2013年7月20日星期六
► 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
八段錦的『調理脾胃須單舉』,是手臂的上舉、下落,都可牽拉腹腔,調理內臟,一個單手上舉、兩手對拉的健身法。
『調理脾胃須單舉』的具體步驟:
1. 兩腿屈膝,雙掌做抱球,捧在腹前。
2. 左手抬起來,住上撐,右手往下按,這叫『左手頂天,右手按地』
3. 動作稍停片刻,左手自然下垂,右掌收起來,兩手放在腹前。右掌向上抬起,上舉,頂天,左手往下按。反向再重複一遍。最後,兩手再自然收回,落在腹前。
練功要領:當手上舉時,掌根要往上撐,中指指尖往下回勾;另一手下按時,掌根要下按,中指向上勾;當肩往上舉,要盡力向外、向後展。
這個動作左右各1為1遍,一共做6 遍。
『調理脾胃須單舉』可伸拉肝、膽經:在功法裡,很關鍵的一個動作是,陰掌外撐。
講起勢時,一般講求『陰掌』和『陽掌』的問題。在『調理脾胃須單舉』中,用的就是陰掌。無論是上撐的手,還是下壓的手,都是靠陰掌打開陰經,銷住陽經,而這一升一降,就是一開一合。因此,這個動作正是健身氣功中最講究的『升降開合』。
在過程中,左右兩手交替上托,透過左右上肢一鬆一緊地上下對拉,可以牽動腹腔,對脾胃發揮按摩作用,同時,對兩肋的經脈也發行極佳的調理作用。
兩肋是肝經、膽經循行的部位,因此,『調理脾胃須單舉』的動作,首先調理肝膽。為什麼叫『『調理脾胃』呢?因為調理脾胃,核心在於調理肝膽。
『調理脾胃須單舉』的養生原理:
中醫的理論基礎在於陰陽五行。從五行的相生相尅來看,木尅土,肝膽屬木,脾胃屬土,肝膽會尅制脾胃。因此,如果不想讓脾胃的土被肝膽的木尅,先要鍛鍊好肝膽,讓肝膽宣開。透過雙手對拉,交替上舉、下按,可伸拉肋的肝經和膽經,進而達到養護脾胃的功效,這就是『調理脾胃須單舉』的養生原理核心。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20/7/2013撰寫
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
2013年7月18日星期四
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2013年7月16日星期二
► 經絡保健: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
膀胱經上的穴位是最多,有67個,而且膀胱經的主要部分都在人體的後部──後背和腿後側。古人把膀胱經比喻成人身體的藩籬,說它是抵禦外界風寒的一個天然屏障。而風寒之邪氣通常從後背侵入人體,膀胱經就是人體在後背的一個大柵欄,能防止病魔入侵。同時,膀胱經又是人體最大的一個排毒通道,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刺激膀胱經,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把人體的廢物從尿液中排出去。
人體有三大排毒途徑,第一條是通過輸尿管把尿液排出體外,這是排毒的最大一條通道;第二條是通過大便把體內糟粕東西排出去的通道;第三條排毒通道是毛孔,通過發汗把體內的毒素排出去。其實毒素從尿中排出去對人體來講更為重要,因為,人就是10天不大便,對生命也沒有什麼大影響,但3天不小便,那個人就比較危險了。
時辰:申時 (時間:下午3時至下午5時)
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當值器官:膀胱及其經脈)
保健要訣:補充水分、最佳學習黃金時間
膀胱經有許多『俞穴』都在後背,它就像家中的下水道,如果不通,整個生活步伐都會大亂。
古代的『俞』字和現代運輸的『輸』字相通,故就是通道的意思,如肺俞、胃俞、脾俞、肝俞、膽俞、心俞、厥陰俞、腎俞、大腸俞等等。這些俞穴各自與對應的臟腑相連繫,這如同不同的工廠,都有自己的下水道和通路。因此,咳嗽就按摩肺俞,胃痛就按摩胃俞,心血管有病就按摩厥陰俞。可說越是經久難癒的疾病,按摩有關的『俞穴』,就越有用。
保健穴位:『委中穴』位於人體的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中間,即膝蓋裡側中央。
功效:經穴歌訣裡有『腰背委中求』一說。是說後背、腰部的病痛,都可透過委中穴治療。只要是腰痛,按摩委中穴,通常能減輕30%的疼痛。
此外,委中穴還有一個獨特的功效,那就是能讓鼻子通氣。若單邊鼻塞的話,取側卧位,不通這邊側身在上位,屈腿用大姆指點按委中穴,需稍用力。
日常保健要訣:『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
這動作可以強化膝頭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要由雙腳做起。
保健運動:『攝穀道氣功練習』
攝穀道氣功練習:在床上仰臥,合口先吸一口脹腹(即腹式吸氣)後,暫停呼吸,同時收縮肛門,約10秒鐘或心數1-20(量力不可勉強),然後開口呼氣,放鬆肛門,即算1下,每次練習12下,熟練後可以逐步增加至每次練習20下。
『攝穀道』是由古代名醫孫思邈始創,他亦是氣功養生的實踐家,生於西魏時代,歷隋代和唐代等多個朝代的異人,相傳他活至141歲。相傳這是清朝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
男士常練此功,增強腎臟、膀胱和前列腺功能,可免受退化之苦。
婦女產後需收縮陰道者,練此功有快速復原效果。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16 / 7 / 2013撰寫
2013年7月15日星期一
► 保健小知識:胸乳保健運動
胸部乳房雖然是最接近內臟的部份,但是要直接按摩這個部位,反而較困難,若由他人做按摩保健,因有衣服及胸圍的阻隔,解開及除去,極不方便,及頗為尷尬。 用自己的雙手,來為胸乳做按摩保健運動,是最好的。先用雙掌托按兩乳房(若在家中操作的話,脫下胸圍的效果較佳),右掌心對正右乳頭,左掌心對正左乳頭,然後不必移開雙手,仍虛掌按著,掌的兩邊大小魚際用柔力,上下搖擺乳部的動作,使左右胸部有震動的感覺,每次操練做上下來回108下。 此一來可以活絡筋骨、按摩神經及各穴位,使肺部達到舒暢以及內臟的正常功能,因為胸部也有『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以及『任脈』的必經之處,在穴位方面有『天池穴』、『神封穴』、『靈墟穴』、『步廓穴』、『天豁穴』、『大包穴』、『乳根穴』等穴位。因此,胸乳保健運動是舒筋活血的法寳,及健乳效果。尤其懷孕的婦女,如果經常操練此法,產後當可得到豐盛的乳汁,讓嬰兒吮食。
黃光武教練啟
2013年7月14日星期日
2013年7月13日星期六
► 八段錦:左右開弓似射鵰
八段錦中的『左右開弓似射鵰』,主要是透過手的鍛鍊,來強健心肺之氣。這個動作很優美,就像在拉弓射箭。
『左右開弓似射鵰』的具體步驟:
1. 雙手交义: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掌根向上,捧在腹前。左腳向左側劃開一步,兩手在胸前交义搭腕,左手在外,兩掌心向內,目視前方。
2. 左右開弓。兩腿緩緩下蹲,成馬步站穩。如困下蹲有困難,可不必蹲得很低,身體可以放高一點,但一定要保持身體的中正。蹲馬步的同時,原先在胸前交义的兩手,就拉弓一般左右拉開。
右手屈指,變成『爪』,向右拉到肩膀前面(雲門中府處);左手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彎曲緊扣,食指翹起,大姆指彎曲並靠近食指。左手向左邊推出,掌心向左,兩手如同拉弓射箭般。這時,動作略停,身體的重心在中間,眼睛看著左手的商陽穴(位於食指尖)。
3. 爪伸開成掌;重心右移,右手5指伸開變成掌,向上、向外畫弧;左手也伸開成掌,這時,眼睛看著右掌。
4. 收功還原:最後,左腳收回,兩腳並步站立,同時,兩掌從兩側下落,捧於腹前,掌心向上,目視前方。這是左邊的『開弓』,同樣的動作右邊需要再做一次。這個動作一左一右為1遍,一共做3遍。
『左右開弓似射鵰』的練功要訣:
1. 後背展平要夾脊:做這個動作時,要注意保持後背的展平狀態,並有一個夾脊的動作。這樣全身的力量才能力透脊背,達到鍛鍊膀胱經的目的。
2. 中正之姿不可變:許多人在做這個動作時,常出現身體歪斜,好像真在拉弓射天上的大鵰,這種動作是錯誤的。健身氣功中,調身是所有動作的核心,強調保持身體的中正,即身體的中軸線保持不變,百會穴要對好會陰穴。
傳統健身強調『守中正之道』,中正之氣不可散,不可以左右歪斜。
3. 擺好姿勢要屏息:當我們擺好『左右開弓』的姿勢後,別忘了要屏息。這就是『內按摩』。中華文化講究勁道,當我們把筋伸直後,就需要屏息一會,讓氣機在體內流轉,達到按摩內臟的養生功效。
4. 成掌時,食指要上撐:當我們把手展開變成掌時,食指要盡力往上撐,如此可以鍛鍊到大腸經,其餘4指併攏,可鎖往手上的氣血。
5. 動作時,眼看商陽:手展開變掌時,眼睛要盯著食指尖的『商陽穴』,將氣血和眼神凝聚在大腸經的井穴─商陽穴上,使大腸經氣得以生發。當我們左右手展開,交替開合時,因為眼睛要先後看左右手的商陽穴,所以脖子也是在左右扭轉,有效活動頸椎。
『左右開弓似射鵰』的養生原理:
在這裡,雙手展開,來回地『拉弓』,就是宣開胸肺之氣。而『左右開弓』是如何宣開胸肺之氣呢?這裡面其實是遵循生命之道。
我們現在經常談養生,似乎養生有說不盡、道不完的道理。其實,大道至簡,生命之道就是:陰陽、開合、升降。
人體的氣機必須有升有降,有開有合,否則健康會出現問題。如果只開不合,氣機就會散掉,身體虛弱;如果只合不開,氣機會被悶住,人體也會有問題。如果氣機只是一味上升,人體就會出現高血壓;而氣機總是無法下沉。
舉例來說,如果腎水老是下流,卻沒有陽氣讓它氣化上升,我們的腿就會越來越沉重,,越來越無力。這就是我們的身體,沒有開合升降的循環辨證,身體就會出現疾病。
瞭解生命之道,明白陰陽、升降、開合就是生命之理,身體的鍛鍊就要遵循這個大原則來進行,一要守『陰陽之道』,二要守升降合之理。
左右開弓的開合之理:
生命的升降開合之道,在體能鍛鍊中是如何實現的呢?健身氣功中的許多動作,都是一邊開一邊合的,具體體現在二個方面:
1. 開合『中府穴』:當一隻手成掌向外推開時,就敞開肺經上的雲門、中府穴;而另一隻手合起來變成『爪』,鎖住雲門、中府穴。這就是開合之道。
2. 開合『合谷穴』:一隻手變為時,大姆指和食指是合在一的,這時就是把合谷穴上;而另一隻手成『爪』,其實就是把合谷穴展開。這也是生命的開合之道。
『左右開弓似射鵰』下身的主要動作是馬步。我們要想拉開一張弓,就需要力氣,力氣正是從腰部來。而腰的力量是由馬步發出,常練馬步下蹲,可強腰腎。馬步一定要跨得更大,蹲得更低,身體重心才能更低,站得更穩,鍛鍊效果更佳。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13/7/2013撰寫
2013年7月12日星期五
2013年7月11日星期四
2013年7月10日星期三
2013年7月9日星期二
► 經絡保健: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
在中醫裡面,小腸有一個主要的功能叫分清泌濁,就是把從胃消化來的食物中的營養精華吸收了,把糟粕的東西排出去。《黃帝內經》說:『小腸經主液所生病。』這個液包括:月經、乳汁、白帶、精液以及現代醫學所說的腺液,如胃液、胰腺、前列腺和滑膜分泌的滑液,所以,凡與液有關的疾病,都可以先從小腸經來尋找解決辦法。
時辰:未時 (時間:下午1時至下午3時)
經絡:手太陽小腸經 (當值器官:小腸及其經脈)
保健要訣:午餐應在下午1時前
天天使用電腦的人士,通常會肩膀痠痛,有的人會起身活動,很快就恢復如常;有些人則會日漸加重,先後背痛,然後脖子也不能轉動,手還發麻,醫院通常診斷頸椎病。
頸椎病其實大多是因心臟供血不足,造成小腸經氣血虛弱所致。觀察一下小腸經的走向就會發現,從脖子肩膀,再從胳膊到小指,一路下來,正是平常出現症狀的部位。
有的人總是胸悶、胃堵;還有些人脾氣很急,老是心煩氣躁,動輒與人吵架,這時就一定要拍打手部經絡,或按摩『小腸經』和『三焦經』。
小腸經保健穴位:『養老穴』位於手背腕部尺側,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
功效:按摩『養老穴』,可預防長者的眼花,耳聾,肩、背、肘、臂痠痛,急性腰痛等。
顧名思義,養老穴就是專屬老人的穴位,各位朋友想孝順父母,不妨讓父母多按摩這個穴位。
日常保健要訣:『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鐘。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
這動作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保健運動:『面部保健運動』
1. 眼睛轉動:頭身保持不動,開始慢慢轉動雙眼,從左→上→右→下→左轉10次,閉目休息5秒鐘,然後反方向轉10次,再閉目休息5秒鐘。(有減免患白內障及明目之效。)
2. 推搓面部:先潔淨兩手,並互搓36下後,用雙手五指指腹和魚際,推搓的手法梳理面頰,上下來回推搓36次。(改善面部氣血運行,俱美容及增強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
3. 按摩睛外穴道:將雙手的中指指腹按近鼻樑兩旁的睛明穴,由睛明穴→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及瞳子翏穴→四白穴→睛明穴上推按,剛好成一個橢圓形的旋轉,旋轉推按36圈,力量不要太大,也不要太輕,完成後不要即時張開眼睛,等約一分鐘後才張開眼睛;在未張開眼睛的時候,又以雙手的姆指在太陽穴位置,作小圓圈旋轉按揉36圈。 (有護目和寧神之效。)
4. 按摩耳朵穴道:將兩手的食指和中指夾住左右兩耳耳根,然後上下來回的推拉摩擦36下。(俱調節血壓之效。)
用自己雙手,在面部的按摩可直接滲透整個臉頰穴道,達到青春永駐,返老還童的效果,只要持之以恆,不但可消除皺紋,更有美白效法,雙手的按摩,使面部產生熱量促進血液循環,排除滯留於微血管的廢物,得到新陳代謝及防治面癱和面痺的功效。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9 / 7 / 2013撰寫
2013年7月7日星期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