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星期四

► 醫哲辨證:四季養生
















一般人對中國醫學有一個誤解,以為凡中醫都會叫人,一年四季,都須要早睡早起來養生。 

『黃帝內經』認為,天地是按照陰陽消長規律運轉不息的,我們養生也必須按照這個規律適時調節。違反了這個規律,必將導致體內的陰陽失調,使身體生病。                                               春季:萬物發陳,人氣在肝。養生要晚睡早起,起床後要散步,呼吸新鮮空氣,穿著要寬鬆。夏季:萬物生機勃勃的季節,人氣在心。養生要晚睡早起,保持心情舒暢。                                       秋季:陽氣漸收,人氣在肺,養生要早睡早起,收斂精神而不使其外散,並且要適時進補,以免遭到陰氣的傷伐。  

冬季:萬物潛藏,人氣在腎。養生要早睡晚起,遠離寒冷的刺激,注意保暖。
     
天氣、地氣、人氣與養生要點:                                                                   

農曆1月至2月(立春西曆2月4日後),天氣生髮,地氣萌發。其氣在肝,要保持心情舒暢。

農曆3月至4月(清明西曆4月4日後),天氣轉盛,地氣上升。其氣在脾,飲食以清淡為主。

農曆5月至6月(芒種西曆6月5日後),陽氣盛發,地氣旺極。其氣在頭,飲食要清淡。
   
農曆7月至8月(立秋西曆8月7日後),陰氣上升。其氣在肺,少食生燥熱食物。
    
農曆9月至10月(寒露西曆10月8日後),陰氣轉盛,地氣避藏。其氣在心,注意保健。 
   
農曆11月至12月(大雪西曆12月7日後),陰氣盛極,陽氣伏藏,地氣閉合。其氣在腎,注意節欲。

辨證:上述的養生法的醫理來源,是來自中國二千年前成書的『黃帝內經』,一般會懷疑是否適用於現代人呢?我們首先要瞭解其背景,及其醫哲理論,就可以將其應用於當下。     

『黃帝內經』的養生和醫療理論,是以順應天時、地利和人和為核心,其實與現代科學的地球自轉、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和應用者所處的地球經緯位置有緊密的關係。 
                                  
然而,『黃帝內經』的發源地是大中華地區,即是北半球的『溫帶』,故若應用者位於『西半球』的美國,則大致上是完全可應用的;若應用者位於北歐的芬蘭『寒帶』或東南亞的『熱帶』地區,則因為緯度的差異,日照和氣溫的差距,應用者需要因應地理環境來調節應用,方能達到預期效果;又如果應用者位於南半球的澳洲的話,其季節與北半球的大中華地區的,同一日子『寒熱暑冷』和『寒冷暑熱』,是完全相反的,應用時應該因應當地的實際環境,大幅度來調節應用,方能達到預期效果。 

(編後語:由於本網頁的瀏覽者已經國際化,故作出上述辨證。)

2013年9月5日黃光武教練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