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星期三

2014年4月28日星期一

► 經絡保健操之醫護論述 (二)






























伸展腰部關節:雙手先放在背後腰部骶骨兩旁,握拳掌背上下擺動按摩八(骨翏)穴,來回36次,然後握拳掌背按腰椎兩旁的腎俞穴,腰部前後擺動20次。  

醫護理據─八(骨翏)穴是左右上(骨翏)穴、次(骨翏)穴、中(骨翏)穴和下(骨翏)穴。按摩八(骨翏)穴有治療腰骶痛(坐骨神經痛)、遺精、陽痿、大小便不利、疝氣、下肢痿痹、便秘、腹瀉、月經不調和帶下等功能。做任何腰部動作前,按摩八(骨翏)穴,有如在腰椎注入潤滑劑,減低對腰脊的勞損。

腎俞穴:位於腰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治療頭暈、耳嗚、耳聾、腰酸痛等腎虛病症的功能。

提示:補腰補腎及防治慢性腰腿痛。

伸展胯部關節:雙腿分開同肩寛,膝關節微曲,挻腹雙手义髋部,中指按環跳穴,先後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轉動各10下。                                          

醫護理據─環跳穴位於股外側部,側卧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綫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                  

動作要領─除兩手中指施力按環跳穴外,其餘姆指、食指、無名指和尾指,都需要緊握髋部周圍的筋腱,可避免運動中扭傷韌帶。

提示:強壯泌尿生殖系統。

伸展膝部關節:雙腿分開同肩寛,膝關節微曲,雙手食指及中指緊扣左右膝眼及犢鼻穴,拇指、無名指及尾指按膝蓋的肌腱,同時向內及向外方向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膝關節各10圈。 

作要領─除兩手雙手食指及中指緊扣左右膝眼及犢鼻穴外,其餘姆指、無名指和尾指,都需要緊握膝部周圍的筋腱,可避免運動中扭傷韌帶。                 

提示:疏通下肢經絡,防治膝關節疼痛。                                              

動作始創源頭─孫思邈養生功的膝常扭。
                                                  
名醫簡介─孫思邈,被世人稱為藥王孫天醫,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生,亦是氣功養生的實踐家。 他在西魏時代出生,卒於唐代,經歷魏、晉南北朝、隋代和唐代等多個朝代,相傳他活141歲才仙遊,可見他的長壽心得,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孫思邈少時因病學醫,博得經史家百學說,隋唐時曾推拒當官,唐太宗更親自上山拜會,名噪一時。不過,更為出名的,是他總結了唐代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編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部醫學巨著。

伸展腳跟關節:取坐姿或有扶手企立,先以右腳腳跟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腳底各20圈,後以左腳腳跟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腳底各20圈。 

醫護理據─腳底是『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和少陰腎經』的生理反射區。                                                       

足少陽膽經:膽經是半表半裡之經,與外界並無直接通道,其濁氣需借腸道而出;許多人由於膽功能不好,使其吸收能力很差,吃進身體的食物,常常因為未吸收完全就直接排出,因此,吃再好的食物,也無法發揮作用;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透過拍打足部經絡操來治療。拍打足部經絡,其目的在刺激膽經及其他經脈,強迫膽汁分泌,提升身體吸收能力,提供身體造血系統所需的充足材料。  

足厥陰肝經: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肝具解毒和儲藏養分的功效,具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臟器之一。在中醫的領域,肝和腎都擔負維持生命機能的重要任務。肝可稱之為『人體的將軍』,率領抵禦外敵的軍隊,負責排除體內外不斷累積的毒素,是專司『解毒』的臟器。肝經發生異常時,身體即會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如臉色不佳、喉乾、噁心、陰部痛、腰痛、焦躁、缺乏決斷力等。人只在休息時,肝臟血流才充分,才能養好肝。『卧則血歸於肝』,經常熬夜,不但血不能養肝,還消耗營養,破壞人的好心情。中醫認為,丑時(即凌晨1時至3時)是養肝血的最佳的時間,所以,這段時間一定要入睡,且必須要在這時間內睡著。如果在前一晚睡不好,一定要在翌日找時間適當休息,才有助於強化肝臟。  

足陽明胃經:『胃』為人體的後天之本,每個人出生後,主要依賴脾胃的運化水穀,和受納腐熟食物,人體才能將攝取的食物消化吸收,以化生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使全身臟腑經絡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維持生命活動所需。所以說,『胃』是為血氣生化之源。中醫學說中『多氣多血為陽明』,十二正經的血氣分佈,陽明經是氣血充沛的經絡,能夠有效聯系臟腑,使臟腑的功能能夠正常發揮,在治療和復康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胃經和大腸經對於保健方面,最俱效益。按摩胃經,一是可以充實胃經經氣,使它和其聯繫臟腑的氣血充盛,這樣臟腑的功能,就能正常發揮,不易被疾病『打敗』。二是可從中切斷胃病發展的通路,在胃病未形成之前,就把它消弭於無形。   

足太陰脾經:在中醫的理論中,『脾』的功能非常巨大,被稱為『氣血生化之源』,運用『經絡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氣血。任何疾病,都是在體內有瘀血的情況下生成,而脾正具備『生成氣血』和『運送氣血』兩大功效。只要把『脾』養好,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會很快痊癒。   

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經的主要部分都在人體的後部─後背和腿後側。古人把膀胱經比喻成人身體的藩籬,說它是抵禦外界風寒的一個天然屏障。而風寒之邪氣通常從後背侵入人體,膀胱經就是人體在後背的一個大柵欄,能防止病魔入侵。同時,膀胱經又是人體最大的一個排毒通道,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刺激膀胱經,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把人體的廢物從尿液中排出去。                           

少陰腎經:『腎』是五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中醫有腎是『先天之本』的說法。

這種說法源自『腎』的基本功能:『腎藏精』。所謂『精』,又稱『精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精氣是生命活動中最重要的物質,其作用表現在生長發育、生殖、脊髓生成、化血等一系列最基本的生命活動中。正因為這些生理功能都離不開『腎精』,所以,中醫才有腎經是健康根本的觀點。腎經是一條攸關一生幸福的經絡,若想提高生活品質,益壽延年,就必須好好保護腎經。

提示:疏通腳底經絡,有助身體平衡力及日常家居生活防跌之能,防治腳跟炎及  骨刺。伸展腳跟關節運動,同時有按摩足跟上的太溪穴、崑崙穴、商丘穴、中封穴、解溪穴和丘墟穴等穴位的功效。

編輯所限,下回待續
                                                  
黃光武教練啟
                                                  
28/4/2104編撰

2014年4月24日星期四

2014年4月23日星期三

► 經絡保健操之醫護論述 (一)






















前言:『經絡』是人體運行全身氣血,連絡臟腑肢節,溝通內外表裡的內有結構。亦是人體生命之河,疏通它,就能遠離疾病,常保健康,『黃帝內經』中:「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我們可以透過運動,使有關的經絡穴位,受到牽動、擠壓、按揉及拍打,來疏通經絡以收養生保健之效。

道家理學中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經絡保健操是依據上述論,『損有餘』是將我們日常進食和吸收的多餘的營養(包括血脂和毒素),透過氣血的運化排出體外;『補不足』是透過氣血的運行,強化臟腑機能吸收身體缺乏的養分。

黃光武經絡保健操的第一式伸展關節,伸展運動是運動治療的重要一環,原理是透過科學化的手法拉長攣縮或短縮軟組織,再加上適當的阻力運動,鍛鍊深層和面層肌肉,將痛症根治。

保健操中的第1式是依據人體生理學而編撰,是保健操中伸展運動治療的精粹,經常練習和鍛鍊,俱上述自然療效。

並且適合勞動階層人士(包地盤、工廠、清潔和保安等行業)在開工前練習,可減低工作受傷,並且是主婦做家務、文職人員在寫字樓上班和一般人士在做運動前作的熱身運動和鍛鍊。

1. 伸展頸椎關節:                                                                                                

醫護理據─人體的頸項有七節的頸椎,而且是神經組織分佈最多及最密的部位,                     

如第一頸椎有頭部血液循環、腦下垂體、頸皮、臉、眼、鼻、喉、交感神經系統,第二頸椎有耳、鼻、喉、口腔,                                                               

第三頸椎有咽、頸、肩、交感神經、橫隔膜神經,                                                

第四頸椎有頭部肌肉、臂,                                                              

第五頸椎有食道、氣管、肘、聲帶,                                                          

第六頸椎有甲狀腺、副甲狀腺、腕、頸部肌肉、扁桃腺,                                                 

第七頸椎有姆指、甲狀腺、氣管、食道等等神經組織的分佈,                                    

故頸項的保健運動非常重要。                                                                            

這七節的頸椎關節是背椎(包括頸椎、胸椎和腰椎)中,最為靈活,可以上下、左右和兩側移動,故做頸部運動時,可以適當地運用。

動作要領─先以拇指頂下頷,使頭部盡量仰後(即往上拔頸椎,頭頂力往上頂),稍停2秒鐘,後頭用力向下,下頷貼近前胸,稍停2秒鐘,反復10次;頭頂百會穴向天,頭向左轉動後,稍停2秒鐘,後向右轉動後,稍停2秒鐘,反復10次;右手高舉攀過頭頂掌心按左耳,微力拉頭向右伸展稍停5秒後,左手高舉攀過頭頂掌心按右耳,微力拉頭向左伸展稍停5秒,反復5次。
     
(提示:頸部上下左右二側的伸展,有牽動前後頸部經絡之功,及防治頸椎病之能。)

2. 伸展手掌關節:

醫護理據─手部是『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要區。

『手太陰肺經』:人體很多肺腑和呼吸系統的疾病,都與肺經有相關;                     

『手陽明大腸經』:對現代醫學所稱的『淋巴系統』,有自然保護功能,經常刺激,可增強免疫力,防止淋巴結核病的生成;                                                    

『手太陰心經』:《黃帝內經》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太主也,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故保健必須養『心』,如果心神混亂,卻想身體健康,根本不可能;

『手太陽小腸經』:頸椎病大多是心臟供血不足,造成小腸經氣血虛弱所致;               

『手厥陰心包經』:心臟外有一層膜保護心臟,即為『心包』,因此,心包可保護心臟、使心臟機能正常運轉;                                                              

『手少陽三焦經』: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內;中焦指膈下、臍部以上部位,包脾和胃等臟腑;下焦指臍以下部位,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三焦經分佈在人體體側,就像一扇門的門軸。故中醫學中有一種說法,叫『三焦為樞』,也就是有康健防疫樞紐的含意。

動作要領─上肢平肩前伸,以手腕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手掌轉動各20轉。                                      

轉動時着力於指掌向天時,務求掌心向前與手臂90度直角,及指掌向地時,務求掌心向內與手臂90度直角。伸展手掌關節的同時,能夠牽動三手陰經及三手陽經的氣血,同時有按摩手腕上的陽溪穴、陽池穴、陽谷穴、神門穴、大陵穴和太淵穴等穴位,俱防治腕部關節炎的功效。

3. 伸展肩部關節:                                                                                  

動作要領─兩臂向兩側伸開平肩、屈肘兩手輕搭肩上鬆腕垂掌,以肩為軸,肘臂向前及後打圈各10次,帶動肩關節轉動。                                                                    

肘臂向前打圈時,着力點是兩手肘在胸前靠貼近,而肘臂向後打圈時,着力點是兩手肘向後施力,使其伸展時有夾脊的功能。                                                         

動作要領─兩臂直垂,以胸椎為軸,肩部向前及後打圈各10次,牽動肩胛骨的肌腱及周圍的經絡。肩部向前打圈時,其着力點是兩肩施力推向胸前,這個動作有打開膏肓穴的作用;肩部向後打圈時,其着力點是兩肩施力推向後方,這個動作有擠壓膏肓穴和夾脊的作用。
                                                          
醫護理據─『膏肓穴』是肩背部的重要穴位,中醫典籍中有『運動膏肓穴,袪除一身之疾』的說法。 

提示:疏通肩部經絡,防治肩周炎。

編輯所限,下回待續         
                                                  
黃光武教練啟
                                                  
23/4/2104編撰

2014年4月19日星期六

2014年4月14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