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8日星期一

► 經絡保健操之醫護論述 (二)






























伸展腰部關節:雙手先放在背後腰部骶骨兩旁,握拳掌背上下擺動按摩八(骨翏)穴,來回36次,然後握拳掌背按腰椎兩旁的腎俞穴,腰部前後擺動20次。  

醫護理據─八(骨翏)穴是左右上(骨翏)穴、次(骨翏)穴、中(骨翏)穴和下(骨翏)穴。按摩八(骨翏)穴有治療腰骶痛(坐骨神經痛)、遺精、陽痿、大小便不利、疝氣、下肢痿痹、便秘、腹瀉、月經不調和帶下等功能。做任何腰部動作前,按摩八(骨翏)穴,有如在腰椎注入潤滑劑,減低對腰脊的勞損。

腎俞穴:位於腰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治療頭暈、耳嗚、耳聾、腰酸痛等腎虛病症的功能。

提示:補腰補腎及防治慢性腰腿痛。

伸展胯部關節:雙腿分開同肩寛,膝關節微曲,挻腹雙手义髋部,中指按環跳穴,先後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轉動各10下。                                          

醫護理據─環跳穴位於股外側部,側卧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綫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腰腿疾患。                  

動作要領─除兩手中指施力按環跳穴外,其餘姆指、食指、無名指和尾指,都需要緊握髋部周圍的筋腱,可避免運動中扭傷韌帶。

提示:強壯泌尿生殖系統。

伸展膝部關節:雙腿分開同肩寛,膝關節微曲,雙手食指及中指緊扣左右膝眼及犢鼻穴,拇指、無名指及尾指按膝蓋的肌腱,同時向內及向外方向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膝關節各10圈。 

作要領─除兩手雙手食指及中指緊扣左右膝眼及犢鼻穴外,其餘姆指、無名指和尾指,都需要緊握膝部周圍的筋腱,可避免運動中扭傷韌帶。                 

提示:疏通下肢經絡,防治膝關節疼痛。                                              

動作始創源頭─孫思邈養生功的膝常扭。
                                                  
名醫簡介─孫思邈,被世人稱為藥王孫天醫,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生,亦是氣功養生的實踐家。 他在西魏時代出生,卒於唐代,經歷魏、晉南北朝、隋代和唐代等多個朝代,相傳他活141歲才仙遊,可見他的長壽心得,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孫思邈少時因病學醫,博得經史家百學說,隋唐時曾推拒當官,唐太宗更親自上山拜會,名噪一時。不過,更為出名的,是他總結了唐代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編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部醫學巨著。

伸展腳跟關節:取坐姿或有扶手企立,先以右腳腳跟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腳底各20圈,後以左腳腳跟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腳底各20圈。 

醫護理據─腳底是『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和少陰腎經』的生理反射區。                                                       

足少陽膽經:膽經是半表半裡之經,與外界並無直接通道,其濁氣需借腸道而出;許多人由於膽功能不好,使其吸收能力很差,吃進身體的食物,常常因為未吸收完全就直接排出,因此,吃再好的食物,也無法發揮作用;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透過拍打足部經絡操來治療。拍打足部經絡,其目的在刺激膽經及其他經脈,強迫膽汁分泌,提升身體吸收能力,提供身體造血系統所需的充足材料。  

足厥陰肝經: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肝具解毒和儲藏養分的功效,具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臟器之一。在中醫的領域,肝和腎都擔負維持生命機能的重要任務。肝可稱之為『人體的將軍』,率領抵禦外敵的軍隊,負責排除體內外不斷累積的毒素,是專司『解毒』的臟器。肝經發生異常時,身體即會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如臉色不佳、喉乾、噁心、陰部痛、腰痛、焦躁、缺乏決斷力等。人只在休息時,肝臟血流才充分,才能養好肝。『卧則血歸於肝』,經常熬夜,不但血不能養肝,還消耗營養,破壞人的好心情。中醫認為,丑時(即凌晨1時至3時)是養肝血的最佳的時間,所以,這段時間一定要入睡,且必須要在這時間內睡著。如果在前一晚睡不好,一定要在翌日找時間適當休息,才有助於強化肝臟。  

足陽明胃經:『胃』為人體的後天之本,每個人出生後,主要依賴脾胃的運化水穀,和受納腐熟食物,人體才能將攝取的食物消化吸收,以化生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使全身臟腑經絡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維持生命活動所需。所以說,『胃』是為血氣生化之源。中醫學說中『多氣多血為陽明』,十二正經的血氣分佈,陽明經是氣血充沛的經絡,能夠有效聯系臟腑,使臟腑的功能能夠正常發揮,在治療和復康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胃經和大腸經對於保健方面,最俱效益。按摩胃經,一是可以充實胃經經氣,使它和其聯繫臟腑的氣血充盛,這樣臟腑的功能,就能正常發揮,不易被疾病『打敗』。二是可從中切斷胃病發展的通路,在胃病未形成之前,就把它消弭於無形。   

足太陰脾經:在中醫的理論中,『脾』的功能非常巨大,被稱為『氣血生化之源』,運用『經絡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氣血。任何疾病,都是在體內有瘀血的情況下生成,而脾正具備『生成氣血』和『運送氣血』兩大功效。只要把『脾』養好,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會很快痊癒。   

足太陽膀胱經:膀胱經的主要部分都在人體的後部─後背和腿後側。古人把膀胱經比喻成人身體的藩籬,說它是抵禦外界風寒的一個天然屏障。而風寒之邪氣通常從後背侵入人體,膀胱經就是人體在後背的一個大柵欄,能防止病魔入侵。同時,膀胱經又是人體最大的一個排毒通道,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刺激膀胱經,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把人體的廢物從尿液中排出去。                           

少陰腎經:『腎』是五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中醫有腎是『先天之本』的說法。

這種說法源自『腎』的基本功能:『腎藏精』。所謂『精』,又稱『精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精氣是生命活動中最重要的物質,其作用表現在生長發育、生殖、脊髓生成、化血等一系列最基本的生命活動中。正因為這些生理功能都離不開『腎精』,所以,中醫才有腎經是健康根本的觀點。腎經是一條攸關一生幸福的經絡,若想提高生活品質,益壽延年,就必須好好保護腎經。

提示:疏通腳底經絡,有助身體平衡力及日常家居生活防跌之能,防治腳跟炎及  骨刺。伸展腳跟關節運動,同時有按摩足跟上的太溪穴、崑崙穴、商丘穴、中封穴、解溪穴和丘墟穴等穴位的功效。

編輯所限,下回待續
                                                  
黃光武教練啟
                                                  
28/4/2104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