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8日星期二

► 經絡保健:胃經 (足陽明胃經)

































『胃』為人體的後天之本,每個人出生後,主要依賴脾胃的運化水穀,和受納腐熟食物,人體才能將攝取的食物消化吸收,以化生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使全身臟腑經絡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維持生命活動所需。所以說,『胃』是為血氣生化之源。                                                                                                                    

時辰:辰時 (時間:上午7時至上午9時) 

經絡:足陽明胃經 (當值器官:胃臟及其經脈)    
保健要訣:一定要食早餐

『多氣多血為陽明』,十二正經的血氣分佈,陽明經是氣血充沛的經絡,能夠有效聯系臟腑,使臟腑的功能能夠正常發揮,在治療和復康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胃經和大腸經對於保健方面,最俱效益。按摩胃經的重點穴位,一是可以充實胃經經氣,使它和其聯繫臟腑的氣血充盛,這樣臟腑的功能,就能正常發揮,不易被疾病『打敗』。二是可從中切斷胃病發展的通路,在胃病未形成之前,就把它消弭於無形。


胃經上最重要、名氣最大的穴位,當屬『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及脛骨旁1指橫距。黃光武尋找足三里穴的簡單法:(右三里穴)右掌心貼右膝蓋骨,中指和食指分別向兩旁伸直夾住脛骨,中指指尖的位置,若稍用力按壓,有痠、麻、脹或痛的感覺,就是『足三里穴』。   
                                   
『肚腹三里求』,中醫認為腹部有問題,便要使用足三里穴,足三里穴為何被譽為『人體保健第一大要穴』!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針、炙、按、揉或拍打足三里穴,不僅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且還具有雙向調節人體機能的作用,對循環、消化、呼吸、免疫等各系統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具有積極功效,不僅具有延年益壽之功,還有治療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經痛、痹症、耳鳴等多種疾病。

臨床上,拍打足三里穴,可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目的。從微循環學而論,人體的衰老與微血管閉塞、微循環障礙有關。因此,經常拍打足三里穴,能發揮防止衰老的作用。經常拍打足三里穴,刺激該穴位,除發揮與針灸相同的效果外,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抵抗力。

日常保健要訣:『常散步』,飯後或閒時可隨意散步,挺直胸腔,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功用:民間有個說法:『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保健運動:關節伸展運動                                                                 


伸展頸椎關節:先以拇指頂下頷,使頭部盡量仰後,稍停約2秒鐘,後頭用力向下,下頷貼近前胸,稍停約2秒鐘,反復10次;頭頂百會穴向天,頭向左轉動後,稍停約2秒鐘,後向右轉動後,稍停約2秒鐘,反復10次;右手高舉攀過頭頂掌心按左耳,微力拉頭向右伸展稍停約5秒後,左手高舉攀過頭頂掌心按右耳,微力拉頭向左伸展稍停約5秒,反復4次。提示:頸部上下左右二側的伸展,有牽動前後頸部經絡之功,及防治頸椎病之能。


伸展手掌關節:上肢平肩前伸,以手腕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各20轉。


伸展肩關節:兩臂向兩側伸開平肩,屈肘手背向天鬆腕垂掌,以肩為軸,肘臂向前及後打圈各10次,帶動肩關節轉動。兩臂直垂,以胸椎為軸,肩部向前及後打圈各10次,牽動肩胛骨的肌腱及周圍的經絡。提示:疏通肩部經絡,防治肩周炎。


伸展腰部關節:雙手先放在背後腰部骶骨兩旁,握拳掌背上下擺動按摩八(骨翏)穴,來回36次,然後握拳掌背按腰椎兩旁的腎俞穴,腰部前後擺動20次。提示:補腰補腎及防治慢性腰腿痛。


伸展胯部關節:雙腿分開同肩寛,膝關節微曲,挻腹雙手义髋部,中指按環跳穴,先後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轉動各10下。提示:強壯泌尿生殖系統。


伸展膝部關節:雙腿分開同肩寛,膝關節微曲,雙手食指及中指緊扣左右膝眼及犢鼻穴,拇指、無名指及尾指按膝蓋的肌腱,同時向內及向外方向轉動膝關節各10圈。提示:疏通下肢經絡,防治膝關節疼痛。


伸展腳跟關節:取坐姿或有扶手企立,先以右腳腳跟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腳底各20圈,後以左腳腳跟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腳底各20圈。提示:疏通腳底經絡,有助身體平衡力及日常家居生活防跌之能,防治腳跟炎及骨刺。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18 / 6 / 2013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