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4日星期三

► 保健小知識:通便有妙法





















自行按揉通便穴位:合谷穴、迎香穴、天樞穴和足三里穴各2分鐘。 

合谷穴:手背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即拇指和食指交界虎口處),用另一手拇指指腹向尾指方向按壓,以有酸、麻、脹、壓感覺為準。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及脛骨旁1指橫距。黃光武尋找足三里穴的簡單法:(右三里穴)右掌心貼右膝蓋骨,中指和食指分別向兩旁伸直夾住脛骨,中指指尖的位置,若稍用力按壓,有酸、麻、脹或痛的感覺,就是足三里穴。 

迎香穴:面部左右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宜用兩手中指指腹向內按壓。

天樞穴:腹部橫平肚臍,前正中綫左右旁開2寸,宜用兩手中指指腹向內按壓,每3秒鐘按壓一次,按時呼氣為佳。

遵照上述方法經常按摩穴位,相信會對經常有便秘的人士,有所改善。

黃光武教練啟

► 猛虎待發黃光武













► 感動時刻:瀏覽破萬


















香港及澳門地區最交歡迎點擊率最高之經絡保健專題網站

(百份百由港人主理和運作)

2013年7月23日星期二

►《神武俠女傳》黃光武教練技驚四座親自主筆


► 經絡保健:腎經 (足少陰腎經)

































『腎』是五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中醫有腎是『先天之本』的說法。
                                        
這種說法源自『腎』的基本功能:『腎藏精』。    
                                                                                
所謂『精』,又稱『精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     
                                   
精氣是生命活動中最重要的物質,其作用表現在生長發育、生殖、脊髓生成、化血等一系列最基本的生命活動中。正因為這些生理功能都離不開『腎精』,所以,中醫才有腎經是健康根本的觀點。腎經是一條攸關一生幸福的經絡,若想提高生活品質,益壽延年,就必須好好保護腎經。    

時辰:酉時 (時間:下午5時至下午7時)
經絡:足少陰腎經 (當值器官:腎臟及其經脈)
保健要訣晚餐宜早量少、補腎元氣足

保健穴位:『湧泉穴』    
                                                                                 
湧泉穴是腎經的保健要穴,找的時候捂住腳趾肚,把餘下的腳底分為3部分,湧泉穴就在上1/3處有個窩的位置。自古就有臨睡搓腳心湧泉穴百次,可延年益壽的說法。 
                       
注意事項:湧泉穴若只想用按摩法,只適用於稍用力即痛感明顯者。若很用力而痛感不顯, 或此穴位處皮膚無彈性,一按便深陷不起,便不可用『按摩法』(會使腎氣更為虛弱),可選用『敷藥法』。  
                                                                             
功效:最實用的功效,在於能引氣血下行。    
                                                  
主治:高血壓、流鼻血、頭目脹痛、哮喘等氣血上逆的症狀。
                                                                                    
『高血壓』:治療高血壓,於湧泉穴敷藥效果最好。取中藥茱萸25克研末,加醋調成糊狀,睡前敷於兩腳心湧泉穴,再用紗布包裹。通常約20小時,血壓就會開始下降,且有持續效果。重症者,可用幾次。
                                                                          
『流鼻血』:於湧泉穴上敷大蒜泥,左側流血敷左腳心,右側流血敷右腳心,兩鼻孔都出血則兩腳心都要敷貼,有立即止血之效。還可醒神通竅,以治療慢性鼻炎。

日常保健要訣:『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上穴位。反方向重複。最少做50下,做夠做100下更好。                                                                             

這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保健運動:『雙手托天、彎腰觸地』 
                                                                             
雙手托天、彎腰觸地:雙手先握拳放在背後腰部骶骨兩旁,掌背上下擺動按摩八(骨翏)穴,來回36次作彎腰的起動,然後雙腿分開同肩寛,雙手緩緩高舉吸氣,兩手十指交义相對,掌心向上作托天狀,頭仰後眼朝天望,稍停約3 秒;後鬆首垂臂向前彎腰,雙膝關節不要彎曲,同時雙手盡量觸地呼氣,稍停約3 秒,反復10次,最後1次靜止10秒鐘。提示:雙手托天牽動手少陽三焦經、手厥陰心包經和任脈,彎腰觸地牽動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等經絡,有助培養身體元氣和排毒功能,可避免及減少腰背及運動損傷各健美體型。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23 / 7 / 2013撰寫

2013年7月20日星期六

► 黃光武教練於優秀教練選舉得獎者名錄































► 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





















八段錦的『調理脾胃須單舉』,是手臂的上舉、下落,都可牽拉腹腔,調理內臟,一個單手上舉、兩手對拉的健身法。

『調理脾胃須單舉』的具體步驟:

1. 兩腿屈膝,雙掌做抱球,捧在腹前。

2. 左手抬起來,住上撐,右手往下按,這叫『左手頂天,右手按地』

3. 動作稍停片刻,左手自然下垂,右掌收起來,兩手放在腹前。右掌向上抬起,上舉,頂天,左手往下按。反向再重複一遍。最後,兩手再自然收回,落在腹前。

練功要領:當手上舉時,掌根要往上撐,中指指尖往下回勾;另一手下按時,掌根要下按,中指向上勾;當肩往上舉,要盡力向外、向後展。 

這個動作左右各1為1遍,一共做6 遍。

 『調理脾胃須單舉』可伸拉肝、膽經:在功法裡,很關鍵的一個動作是,陰掌外撐。

講起勢時,一般講求『陰掌』和『陽掌』的問題。在『調理脾胃須單舉』中,用的就是陰掌。無論是上撐的手,還是下壓的手,都是靠陰掌打開陰經,銷住陽經,而這一升一降,就是一開一合。因此,這個動作正是健身氣功中最講究的『升降開合』。

在過程中,左右兩手交替上托,透過左右上肢一鬆一緊地上下對拉,可以牽動腹腔,對脾胃發揮按摩作用,同時,對兩肋的經脈也發行極佳的調理作用。

兩肋是肝經、膽經循行的部位,因此,『調理脾胃須單舉』的動作,首先調理肝膽。為什麼叫『『調理脾胃』呢?因為調理脾胃,核心在於調理肝膽。

 『調理脾胃須單舉』的養生原理:  
                                                                 
中醫的理論基礎在於陰陽五行。從五行的相生相尅來看,木尅土,肝膽屬木,脾胃屬土,肝膽會尅制脾胃。因此,如果不想讓脾胃的土被肝膽的木尅,先要鍛鍊好肝膽,讓肝膽宣開。透過雙手對拉,交替上舉、下按,可伸拉肋的肝經和膽經,進而達到養護脾胃的功效,這就是『調理脾胃須單舉』的養生原理核心。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20/7/2013撰寫

2013年7月16日星期二

► 經絡保健: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

































膀胱經上的穴位是最多,有67個,而且膀胱經的主要部分都在人體的後部──後背和腿後側。古人把膀胱經比喻成人身體的藩籬,說它是抵禦外界風寒的一個天然屏障。而風寒之邪氣通常從後背侵入人體,膀胱經就是人體在後背的一個大柵欄,能防止病魔入侵。同時,膀胱經又是人體最大的一個排毒通道,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刺激膀胱經,就可以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把人體的廢物從尿液中排出去。   

人體有三大排毒途徑,第一條是通過輸尿管把尿液排出體外,這是排毒的最大一條通道;第二條是通過大便把體內糟粕東西排出去的通道;第三條排毒通道是毛孔,通過發汗把體內的毒素排出去。其實毒素從尿中排出去對人體來講更為重要,因為,人就是10天不大便,對生命也沒有什麼大影響,但3天不小便,那個人就比較危險了。    

時辰:申時 (時間:下午3時至下午5時)
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當值器官:膀胱及其經脈)
保健要訣:補充水分、最佳學習黃金時間    

膀胱經有許多『俞穴』都在後背,它就像家中的下水道,如果不通,整個生活步伐都會大亂。         
        
古代的『俞』字和現代運輸的『輸』字相通,故就是通道的意思,如肺俞、胃俞、脾俞、肝俞、膽俞、心俞、厥陰俞、腎俞、大腸俞等等。這些俞穴各自與對應的臟腑相連繫,這如同不同的工廠,都有自己的下水道和通路。因此,咳嗽就按摩肺俞,胃痛就按摩胃俞,心血管有病就按摩厥陰俞。可說越是經久難癒的疾病,按摩有關的『俞穴』,就越有用。

保健穴位:『委中穴』位於人體的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中間,即膝蓋裡側中央。 

功效:經穴歌訣裡有『腰背委中求』一說。是說後背、腰部的病痛,都可透過委中穴治療。只要是腰痛,按摩委中穴,通常能減輕30%的疼痛。  
                                             
此外,委中穴還有一個獨特的功效,那就是能讓鼻子通氣。若單邊鼻塞的話,取側卧位,不通這邊側身在上位,屈腿用大姆指點按委中穴,需稍用力。

日常保健要訣:『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

這動作可以強化膝頭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要由雙腳做起。    
                                                                     
保健運動:『攝穀道氣功練習』
                                                                              
攝穀道氣功練習:在床上仰臥,合口先吸一口脹腹(即腹式吸氣)後,暫停呼吸,同時收縮肛門,約10秒鐘或心數1-20(量力不可勉強),然後開口呼氣,放鬆肛門,即算1下,每次練習12下,熟練後可以逐步增加至每次練習20下。
                                                                    
『攝穀道』是由古代名醫孫思邈始創,他亦是氣功養生的實踐家,生於西魏時代,歷隋代和唐代等多個朝代的異人,相傳他活至141歲。相傳這是清朝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   
              
男士常練此功,增強腎臟、膀胱和前列腺功能,可免受退化之苦。   
                                       
婦女產後需收縮陰道者,練此功有快速復原效果。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16 / 7 / 2013撰寫

2013年7月15日星期一

► 保健小知識:胸乳保健運動














胸部乳房雖然是最接近內臟的部份,但是要直接按摩這個部位,反而較困難,若由他人做按摩保健,因有衣服及胸圍的阻隔,解開及除去,極不方便,及頗為尷尬。 用自己的雙手,來為胸乳做按摩保健運動,是最好的。先用雙掌托按兩乳房(若在家中操作的話,脫下胸圍的效果較佳),右掌心對正右乳頭,左掌心對正左乳頭,然後不必移開雙手,仍虛掌按著,掌的兩邊大小魚際用柔力,上下搖擺乳部的動作,使左右胸部有震動的感覺,每次操練做上下來回108下。 此一來可以活絡筋骨、按摩神經及各穴位,使肺部達到舒暢以及內臟的正常功能,因為胸部也有『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以及『任脈』的必經之處,在穴位方面有『天池穴』、『神封穴』、『靈墟穴』、『步廓穴』、『天豁穴』、『大包穴』、『乳根穴』等穴位。因此,胸乳保健運動是舒筋活血的法寳,及健乳效果。尤其懷孕的婦女,如果經常操練此法,產後當可得到豐盛的乳汁,讓嬰兒吮食。

黃光武教練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