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星期二

► 經絡保健:脾經 (足太陰脾經)

































在中醫的理論中,『脾』的功能非常巨大,被稱為『氣血生化之源』,運用『經絡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氣血。
  
任何疾病,都是在體內有瘀血的情況下生成,而脾正具備『生成氣血』和『運送氣血』兩大功效。只要把『脾』養好,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會很快痊癒。

時辰:巳時 (時間:上午9時至上午11時)
經絡:足太陰脾經 (當值器官:脾臟及其經脈)
保健要訣:多喝水來幫助運送養分

若由飲食來健脾,的確是不錯的方法,但是許多人不適應或不能吸收,怎麼辦呢?其實,最安全和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揉按『脾經』或拍打足部經絡(如『黃光武經絡保健操』的第13式)。

脾經保健穴位:『商丘穴』,商丘穴位於內踝骨的前緣偏下一點。
                                                          
功效:商丘穴正好應對腳的反射區:下身淋巴反身區,因此,可以治療各種炎症。
                      
同時它又揭示一個醫理:炎症一般是由細菌感染而起,但為什麼揉商丘穴還能消除炎症呢?因為脾是負責運血的,它能把新鮮血液運送到病灶,髒東西被清除,炎症自然消除。
日常保健要訣:『漱玉津』 

步驟一: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步驟二:口微微合上,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裡,圍繞上下顎轉動,向左轉動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儘量想像將口水帶到下丹田。

功用:強健脾胃,補益腎精,延年益壽。

保健運動:『平均量度收縮法』動作簡單,是加強手臂、肩膀和胸部肌肉增長。

據說,四十多年前一位美國生理學教練發明的,他的目的是阻止不常運用的肌肉衰退,但没有人願意接受實驗,他唯有用四肢骨骼結構與人類相同的青蛙做試驗,發現用此方法練肌肉的青蛙,比較未練的青蛙腿部肌肉強壯兩倍,這簡單的肌肉對抗運動,只不過拉拉、扯扯、按按,結果產生了一身美妙堅實的肌肉。

動作要領:

1. 兩手平胸左右輪替,把一手握拳放在另一手掌內,兩迸互頂,停止呼吸,出力推按6秒鐘。

2. 兩手平胸左右輪替,把一手掌握另一握掌腕背,兩臂互拉,停止呼吸,出力互拉6秒鐘。

3. 兩手十指交差放在頸後,出力向前推,頭部用力向後壓,停止呼吸,出力對抗6秒鐘。

做『平均量度收縮法』運動,每天可做一次或以上,因為身體的肌肉增長,是有一定限度的。切記量力而為,不可勉強,但需要持之以恆,方能見效。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25 / 6 / 2013撰寫

2013年6月22日星期六

► 保健小知識:甩手運動 (甩手功、甩手操)

















由中國古代『易筋經』蛻變而來的『甩手運動』,其原名叫『達摩易筋經』,現代人取名為『甩手功』或『甩手操』。每日有恆心用8至10分鐘時間,可做約360下或以上,一個月後見效,有身體強壯,祛病益壽之效。

初學者或長者,由36下慢慢倍數增加到360下,量自己體力增加倍數,不宜勉強,以免未受益先受損,切記小心。有心臟病及有高血壓者,量力而為,小心及小做。

動作要領:先兩手直前提起至與肩平,後稍用力向下及向後划搖,後回到兩手直前提起至與平肩為1次。『上虛下實』、『頭懸口隨』、『胸絮背拔』、『腰軸臂搖』、『肘沉腕重』、『手划腹實』、『跨鬆提肛』和『跟石趾抓』;揮手像划船,提肛像忍大便,兩眼平視,數數以便記憶做了幾多下,輕輕搖手以三分力量向前,而七分力量甩手到背後;甩手時,若加上十指翹起向後,使筋腱也運動,更有功效,做此運動最主要僅搖動上肢兩手,做時全身不宜搖動。

黃光武教練啟

► 多才多藝黃光武.練得唱得保健操

► 經絡保健 (圖文專欄)
















► 膽經 (足少陽膽經)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1.html
► 肝經 (足厥陰肝經)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31.html
► 秩邊穴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9.html
► 肺經 (手太陰肺經)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4.html
► 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11.html
► 胃經 (足陽明胃經)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18.html
► 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9.html
► 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16.html
► 腎經 (足少陰腎經)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3.html
► 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6.html
► 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10.html
► 督脈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20.html
► 任脈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27.html

► 易筋經:卧虎撲食勢

















人體的胸腹部是任脈循行之處。任脈主一身之血,『任養諸經』,是人體的生養之本。

易筋經的『卧虎撲食勢』就是鍛鍊胸腹、伸拉任脈的最佳方法。

對男性而言,任脈有病,則『內結七疝』。現代中老年男性好發疝氣,多跟任脈血虛有關。

對女性而言,任脈有病,則『帶下瘕聚』。女性的白帶、子宮肌瘤和不孕,多與任脈不通有關。陰血不足者,不能育胎;陽氣不足者,不能攝胎。現代不孕者日漸增多,也檢查不出毛病,其實不孕問題,多因任脈受損所致。

為了調理好生命的血氣,要經常鍛鍊任脈,進而預防疝和婦女病。

熱身動作:做5分鐘便可,請參考『黃光武經絡保健操』的第10式作熱身。

雙手托天、彎腰觸地:雙手先握拳放在背後腰部骶骨兩旁,掌背上下擺動按摩八(骨翏)穴,來回36次作彎腰的起動,然後雙腿分開同肩寛,雙手緩緩高舉吸氣,兩手十指交义相對,掌心向上作托天狀,頭仰後眼朝天望,稍停約3 秒;後鬆首垂臂向前彎腰,雙膝關節不要彎曲,同時雙手盡量觸地呼氣,稍停約3 秒,反復10次,最後1次靜止10秒鐘。提示:雙手托天牽動手少陽三焦經、手厥陰心包經和任脈,彎腰觸地牽動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等經絡,有助培養身體元氣和排毒功能,可避免及減少腰背及運動損傷各健美體型。

(在任何運動前,做熱身動作,對身體的保健非常重要。)

『卧虎撲食勢』有以下步驟:

1.雙手握固,放在腰間,身體向左轉。

2.雙手放在胸前,向前撲出,撲出時用『虎爪』。

3.撲出『虎爪』後,重心向後移動,兩手往回收一點,再向前撲出。

4.上身往下腑,兩『爪』下按,虎爪撐地,後腿屈膝,腳趾著地。這時,前腳的腳後跟可以微微抬起,後腳的膝蓋將貼地而未貼地;然後再塌腰,胯向下用力,抬頭挺胸,眼睛盡量上看,就可把任脈打開。停留片刻後,再慢慢起身。相同的動作,右邊再做一次。

功效:可調理氣血、健腰腿;對任脈的恢復大有好處。動手裡有一個挺胸、抬頭的動作,可以有效伸拉任脈;且要『虎爪』撐地,可刺激指尖上的經脈,調養氣血。而後腿展開,腳跟抬起,則可以充分舒展腿部,改善腰腿肌肉活動能力,發揮強健腰腿的功效。

(編後語:易筋經保健的資源來源,是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曲黎敏教授的著作。
各網友若需要較深入了解易筋經保健的法門,建議查閱黎敏教授或其他名家的著作。)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22/6/2013撰寫

2013年6月20日星期四

► 保健小知識:簡易腳部運動





















動作要領如下:

1. 平卧正躺姿勢,雙腳掌向左右兩側外展,然後內收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64下。 

2. 平卧正躺姿勢,雙腳腳趾向前向下方按下,然後輕輕放鬆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64下。

3. 平卧正躺姿勢,雙腳掌向前方按下,然後內收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64下。

4. 平卧正躺姿勢,單腳輪流屈膝(至小腿與大腿成直角及大腿與上身成直角)後,再向前伸直,然後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64下。

以上的運動可於睡前和早上起床之前,各做1次,尤以早上這一次效果最好。持續2至3天,等熟練以後,開始配合吐納呼吸法,一呼一個動作,一吸一個動作,愈放鬆愈好並逐漸用意念帶動着氣環繞全身;整個腳功運動以越慢和越鬆者效果越好,10分鐘做完者,比5分鐘完成者有效果,15分鐘做完成者又比10分鐘做成完者更好,持之以恆後,會有理想效果。簡易腳部運動對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腰背痛、膝蓋痛或屈膝不利者、平常腳跟痛、腳踝痛者、或到傍晚時雙腳會浮腫者、腳氣者,練完十天後會覺得改善。長期操練,也可以防治失眠、高血壓、神經衰弱、便秘、婦科疾病或五臟六腑毛病,還可提高免疫功能,延長機體達到長壽的功效。

黃光武教練啟

► 鐵血丹心黃光武.絕世神功保健操

2013年6月18日星期二

► 經絡保健:胃經 (足陽明胃經)

































『胃』為人體的後天之本,每個人出生後,主要依賴脾胃的運化水穀,和受納腐熟食物,人體才能將攝取的食物消化吸收,以化生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使全身臟腑經絡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維持生命活動所需。所以說,『胃』是為血氣生化之源。                                                                                                                    

時辰:辰時 (時間:上午7時至上午9時) 

經絡:足陽明胃經 (當值器官:胃臟及其經脈)    
保健要訣:一定要食早餐

『多氣多血為陽明』,十二正經的血氣分佈,陽明經是氣血充沛的經絡,能夠有效聯系臟腑,使臟腑的功能能夠正常發揮,在治療和復康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故胃經和大腸經對於保健方面,最俱效益。按摩胃經的重點穴位,一是可以充實胃經經氣,使它和其聯繫臟腑的氣血充盛,這樣臟腑的功能,就能正常發揮,不易被疾病『打敗』。二是可從中切斷胃病發展的通路,在胃病未形成之前,就把它消弭於無形。


胃經上最重要、名氣最大的穴位,當屬『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及脛骨旁1指橫距。黃光武尋找足三里穴的簡單法:(右三里穴)右掌心貼右膝蓋骨,中指和食指分別向兩旁伸直夾住脛骨,中指指尖的位置,若稍用力按壓,有痠、麻、脹或痛的感覺,就是『足三里穴』。   
                                   
『肚腹三里求』,中醫認為腹部有問題,便要使用足三里穴,足三里穴為何被譽為『人體保健第一大要穴』!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針、炙、按、揉或拍打足三里穴,不僅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且還具有雙向調節人體機能的作用,對循環、消化、呼吸、免疫等各系統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具有積極功效,不僅具有延年益壽之功,還有治療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經痛、痹症、耳鳴等多種疾病。

臨床上,拍打足三里穴,可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目的。從微循環學而論,人體的衰老與微血管閉塞、微循環障礙有關。因此,經常拍打足三里穴,能發揮防止衰老的作用。經常拍打足三里穴,刺激該穴位,除發揮與針灸相同的效果外,還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抵抗力。

日常保健要訣:『常散步』,飯後或閒時可隨意散步,挺直胸腔,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功用:民間有個說法:『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保健運動:關節伸展運動                                                                 


伸展頸椎關節:先以拇指頂下頷,使頭部盡量仰後,稍停約2秒鐘,後頭用力向下,下頷貼近前胸,稍停約2秒鐘,反復10次;頭頂百會穴向天,頭向左轉動後,稍停約2秒鐘,後向右轉動後,稍停約2秒鐘,反復10次;右手高舉攀過頭頂掌心按左耳,微力拉頭向右伸展稍停約5秒後,左手高舉攀過頭頂掌心按右耳,微力拉頭向左伸展稍停約5秒,反復4次。提示:頸部上下左右二側的伸展,有牽動前後頸部經絡之功,及防治頸椎病之能。


伸展手掌關節:上肢平肩前伸,以手腕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各20轉。


伸展肩關節:兩臂向兩側伸開平肩,屈肘手背向天鬆腕垂掌,以肩為軸,肘臂向前及後打圈各10次,帶動肩關節轉動。兩臂直垂,以胸椎為軸,肩部向前及後打圈各10次,牽動肩胛骨的肌腱及周圍的經絡。提示:疏通肩部經絡,防治肩周炎。


伸展腰部關節:雙手先放在背後腰部骶骨兩旁,握拳掌背上下擺動按摩八(骨翏)穴,來回36次,然後握拳掌背按腰椎兩旁的腎俞穴,腰部前後擺動20次。提示:補腰補腎及防治慢性腰腿痛。


伸展胯部關節:雙腿分開同肩寛,膝關節微曲,挻腹雙手义髋部,中指按環跳穴,先後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轉動各10下。提示:強壯泌尿生殖系統。


伸展膝部關節:雙腿分開同肩寛,膝關節微曲,雙手食指及中指緊扣左右膝眼及犢鼻穴,拇指、無名指及尾指按膝蓋的肌腱,同時向內及向外方向轉動膝關節各10圈。提示:疏通下肢經絡,防治膝關節疼痛。


伸展腳跟關節:取坐姿或有扶手企立,先以右腳腳跟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腳底各20圈,後以左腳腳跟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腳底各20圈。提示:疏通腳底經絡,有助身體平衡力及日常家居生活防跌之能,防治腳跟炎及骨刺。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18 / 6 / 2013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