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4日星期二
► 經絡保健:肺經 (手太陰肺經)
『肺朝百脈』意即透過血脈,將全身的血液聚合於肺。寅時肺經最旺,肝在丑時將血液新陳代謝後,便把新鮮血液輸送給肺,於肺部將體內廢氣排出後,再吸入新鮮空氣,作『氣體交換作用』後,透氣肺部運行全身。因此,人在清晨時,臉色紅潤,精力旺盛。
時辰:寅時 (時間:凌晨3時至上午5時)
經絡:手太陰肺經
當值器官:肺腑及其經脈
保健要訣:深度睡眠休息
『黃帝內經』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中醫師用幾根指頭,左右手腕上一摸,就能知道五臟六腑的情況?這就是中醫的『切診』辨症技術,因為體內有肺經,中醫師要知道人體的情況,首要就要問一問肺經,問一問寸口,『寸口』在兩手橈骨內側,手太陰肺經的經渠、太淵二穴之間,它們是橈動脈的搏動處。
『黃帝內經』說:「諸氣者,皆屬於肺。」這是說氣虛的培補、氣逆的順調、濁氣排放、清氣的灌溉,都可以藉由調節肺的功能來達到。事實上,肺經功效非常大,上可疏解肝經的鬱結,中可運化脘腹的濕濁,下可補腎中之虧虛。我們可以經常按摩肺經經脈諸穴穴位,或拍打手部經絡(可參考『黄光武經絡保健操』的第12式),或『面常洗』來保健。
面常洗:早晨,起身坐在床邊,手搓36下,暖手以後上下掃面,後再雙手同時向外打圈。功能:令臉色紅潤有光澤,不會有皺紋。『面常洗』由名醫孫思邈始創,他亦是氣功養生的實踐家,生於西魏時代,歷隋代和唐代等三個朝代的異人,相傳他活至141歲。
保健運動:甩手蹬蹆
甩手蹬腿:雙手前甩過頭頂,同時吸氣,接著自然從胸前沿體側向後盡量甩動,雙同時蹬起(提脚跟)兼呼氣,以前腳掌支撐身體,保持直立姿勢,頭用力上頂,足跟回落時稍為緩慢,着地後全身放鬆;反復練36下。
(初學者可以用分段和分解方法進行學習,將一式分為三段和分解動作進行學習:
A. 單練甩手:雙手平肩垂下,動作是雙手前甩過頭頂,同時吸氣,接著自然從胸前沿體側向後盡量甩動,同時呼氣,然後放鬆還原雙手平肩垂下,為1下,做12下。
B. 單練蹬蹆:雙手平肩垂下,蹬起(提脚跟)兼呼氣,以前腳掌支撐身體,保持直立姿勢,頭用力上頂,足跟回落時稍為緩慢,着地後全身放鬆,為1下,做12下。和
C. 合併甩手蹬蹆:雙手平肩垂下,雙手前甩過頭頂,同時吸氣,接著自然從胸前沿體側向後盡量甩動,雙同時蹬起(提脚跟)兼呼氣,以前腳掌支撐身體,保持直立姿勢,頭用力上頂,足跟回落時稍為緩慢,着地後全身放鬆,為1下,反復練12下。)
保健穴位:按摩列缺穴
把兩手的虎口交叉,然後食指指尖往下按,接觸另一手腕的大動脈的位置,就是列缺穴。
『頭頸尋列缺』,是指列缺穴可以治療很多頭部的病症。頭痛時,不妨多按列缺穴,會有意想不到的療效。此外,平時不妨也多按摩『列缺穴』,可以發揮清肺熱、補肺氣的養生功效。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4 / 6 / 2013撰寫
2013年6月1日星期六
► 保健小知識:床上腰腎運動
『床上腰腎運動』是指床上或軟墊上的強壯腰腎運動,切記動作要慢,和持之以恆,方能消脂、收縮肚腩和瘦腰。
動作如下:
1. 仰臥床上雙手掌心向下放置於臀部兩旁,兩足縮至胸部,後兩足伸直,但足跟(即腳踭)不要貼床,來回做6下後放鬆足跟貼床為1次。量力而為,不可勉強,初學做1次,逐步加至6次。
2. 仰臥床上雙手掌心向下放置於臀部兩旁,利用腹部的肌肉將雙腿向上抬起,使其與身體成90度直角,維持5秒鐘,然後將雙腿緩緩放下,重復這動作10次,持之以恆,便能收到卓著收縮肚腩功能。切記量力而為,不可勉強。
3. 坐在床上雙腳伸直,雙手慢慢提高過頭頂,稍停同時慢慢吸氣;彎腰,同時雙手慢慢放下按摩腳底數下及呼氣,為之一次(初學者雙腳應微曲,以方便手可摸到腳底);彎腰角度、雙腳曲度及每天的次數,三者皆要量力而為,不可勉強,建議每天可做3次,慢慢增加至36次。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1/6/2013撰寫
2013年5月29日星期三
► 經絡保健:秩邊穴
秩邊穴在身體背後腰部骶骨兩旁,可治療腿部麻痹,建議遵照『黃光武經絡保健操』第一式操練,見效會較慢,持之以恆,則可以根治,以下是動作說明,不妨一試,但請量力而為,不要勉強。
動作要領:
伸展頸椎關節:先以拇指頂下頷,使頭部盡量仰後,稍停2秒鐘,後頭用力向下,頷貼近前胸,稍停2秒鐘,反復10次;頭頂向天,頭向左轉動後,稍停2秒鐘,後向右轉動後,稍停2秒鐘,反復10次;右手高舉攀過頭頂掌心按左耳,微力拉頭向右伸展稍停5秒後,左手高舉攀過頭頂掌心按右耳,微力拉頭向左伸展稍停5秒,反復4次。
伸展手掌關節:上肢平肩前伸,以手腕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各20轉。
伸展肩肘關節:兩臂向兩側伸開平肩,屈肘兩手輕搭肩上鬆腕垂掌,以肩為軸,肘臂向前及後打圈各10次,帶動肩關節轉動。兩臂直垂,以胸椎為軸,肩部向前後打圈各10次,
牽動肩胛骨的肌腱及周圍的經絡。
伸展腰部關節:雙手先放在背後腰部骶骨兩旁,握拳掌背上下擺動按摩八翏穴,來回36次,然後握拳掌背按腰椎兩旁的腎俞穴,腰部前後擺動20次。
伸展胯部關節:雙腿分開同肩寛,膝關節微曲,挻腹雙手义髋部,中指按環跳穴,先後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轉動各10下。
伸展膝部關節:雙腿分開同肩寛,膝關節微曲,雙手食指及中指緊扣左右膝眼及犢鼻穴,拇指、無名指及尾指按膝蓋的肌腱,同時向內及向外方向轉動膝關節各10圈。
伸展腳跟關節:取坐姿或有扶手企立,先以右腳腳跟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腳底各20圈,後以左腳腳跟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腳底各20圈。
(在任何運動前,做關節伸展的動作,對身體的保健非常重要。)
黃光武教練啟
2013年5月28日星期二
► 經絡保健:肝經 (足厥陰肝經)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肝具解毒和儲藏養分的功效,具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臟器之一。在中醫的領域,肝和腎都擔負維持生命機能的重要任務。肝可稱之為『人體的將軍』,率領抵禦外敵的軍隊,負責排除體內外不斷累積的毒素,是專司『解毒』的臟器。
肝經發生異常時,身體即會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如臉色不佳、喉乾、噁心、陰部痛、腰痛、焦躁、缺乏決斷力等。
時辰:丑時 (時間:凌晨1時至凌晨3時)
經絡:足厥陰肝經
當值器官:肝臟及其經脈
保健要訣:睡眠養肝血、未睡者易生肝病
人只在休息時,肝臟血流才充分,才能養好肝。『卧則血歸於肝』,經常熬夜,不但血不能養肝,還消耗營養,破壞人的好心情。中醫認為,丑時(即凌晨1時至3時)是養肝血的最佳的時間,所以,這段時間一定要入睡,且必須要在這時間內睡著。如果在前一晚睡不好,一定要在翌日找時間適當休息,才有助於強化肝臟。平日可以『髮常梳』對肝臟有保健效益。
髮常梳: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0下。功能保肝、明目袪風、防止頭痛、耳嗚、白髮和脫髮。
保健運動:以氣導引
正立站定,十指交差兩手上舉,翻掌上撐掌心向天,伸拉一下手臂上的三陰經和三陽經,再慢慢緩行百步,然後屏息叩齒(約36下),後放鬆還原正立站定。功能可以使肝氣充足,如此即可疏通鬱結的疾病,並使全身舒泰。
保健穴位:按揉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腳背上第1和第2趾骨連接處。(按揉穴位時有痠、或壓、或脹、或痛感覺為準)功效:善於調節人體上、中、下三焦之總氣,且是衝擊瘀阻之氣的『消氣』急先鋒。按摩太沖穴,能讓瘀氣、濁氣、毒素及時從體內排出。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28/5/2013撰寫
2013年5月27日星期一
► 保健小知識:保健可治風濕痛
前言:一般水中健體消脂(下稱水健)課程,健體者企立於水深及胸的池水中,聽從陸上池邊教練指導,由於學員浸在池水中,體內肌筋軟化、水壓及浮力(減少身體重量負荷),有助肌腱筋骨的伸縮,有強身健體之效,由於一般教練及培訓的導師,均以減肥消脂市場主導,教導學員學習大量劇烈消耗身體熱量的動作,以達減肥之效,但對於年長(50歲以上)及亞健康人士,不太適合。
本人創新的水中健體養生法,是以水健理論為基礎,加上中國醫學經絡學理論的實踐,同樣使學員企立於水深及胸的池水中,學習水中帶氧運動(配合肺部呼吸氧氣運動,運動的強度以學員心臟承受能力的60%至70%為佳,若65歲的人士每分鐘脈搏跳動為〝220減歲數乘以60%及70%〞即93至108),改善學員的心肺功能,進一步啟動體內的氣、血、精、津液系統,加強免疫機能。
水健方面,本人推薦“黃光武式上肢擺動法”,學員企立於水深及胸的衡溫池水中,上肢擺動,配合腹式呼吸及拍打任、督脉元氣穴位,以達到舒筋活血,培元養氣之功效。
動作要領:
1. 整個動作由始至終需要頭頂向天,頭、頸、背及足部放鬆企立不需移動,上肢擺動時肩部肌筋亦需要適度放柔放鬆。
2. 動作以1至8為一個循環,8個循環(即64下)為一個完整動作。
3. 起式及單數(即1.3.5.7)上肢向上擺動時吸氣,雙數(2.4.6.8)上肢向下移動時呼氣,2和6拍打丹田及4和8敲打命門穴時,盡呼胸腹餘氣。
4. 動作中腕、掌、指自然伸直,肩及肘的曲直,則視乎動作需求。
5. 1.3.5.7上擺時,掌心開始向前,開始慢慢吸氣,上肢左右向上擺動至雙臂貼耳時,曲肘雙手過中綫至兩腕前後交义重疊為止。
6. 2及4下擺時,掌心開始逐步向後,開始慢慢呼氣,上肢左右向下擺動至胸部時,上肢稍前傾推進,曲肘雙手過中綫至兩掌,其一手掌心及另一手掌背重疊於腹下,疊掌掌心拍打肚臍對下3寸(即4手指橫距的位置) 丹田一下時,盡呼胸腹餘氣。
7. 4及8下擺時掌心開始逐步向後,開始慢慢呼氣,上肢左右向下擺動至腰部時,上肢移向後推進,曲肘雙手過中綫至兩掌,其一手掌心及另一手掌背重疊於後腰,疊掌掌背敲打命門穴(肚臍與背部腰椎相對位置)一下時,盡呼胸腹餘氣。
結論:黃光武式上肢擺動法只是水中健體養生法其中一式而已,需要加上其他熱身運動、上下肢搖動及跳躍、腹式呼吸的鍛鍊、拉筋及其他舒緩動作,始能所預期效果。
黃光武於2010年10月3日
2013年5月26日星期日
► 醫哲辨證:隨遇而安
現代西方人經常講求『心理衛生』,但中國人在千百年前,已經有講求處世之道的心理衛生的方法,如『隨遇而安』和中醫典籍中的『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
據筆者的理解,『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含意是教化我們隨遇而安,順應當下的生活環境和生存的客觀條件。『美其食』是引導我們即使粗茶淡飯,都要食得開心,甘其味道,則可使胃經消化食物,脾經運化水穀精美,使身體有充分吸收營養。『任其服』是指導我們不要太拘謹自身的外在型態,即使粗衣麻布又何妨!只要整潔合身舒適便可,有個人的內涵,則毋須要理會他人的評價,亦是個人的良性心理衛生。『樂其俗』是指當下處身是高雅或者庸俗環境中,我們都應該開開心心安然處之,最重要是『和而不流』,就是個人的品格。由於古書中『樂其俗』的樂字有快樂和音樂的二種含意,亦可以解作習俗的音樂,亦毋須抗拒,應該包容及細心聆聽。
隨遇而安是字面簡單的哲理,同時是高深的學問,因為需要適應時空的變化,而作處世和處事的調節。現在是5月尾,是正值母親節和父親節之間,身為男士的我,亦感受到社會重視母親節,而忽視父親節呢!這個現象完全合乎社會的生態。
香港現今的社會,中國傳統男尊女卑的時代已逝,是男女平等的世代。古代講求女子要『三從四德』,筆者認為現代香港男士,若遵行新的『三從』可保生活幸福,和有安樂的茶飯及安心睡眠。新三從是『幼年從母、婚後從妻、老來從女。』
『幼年從母』,母親十月懷胎和生我、育我、養我,順從母親是理所當然的,加上是幼年時代,可以真正信賴的親人。不過香港有個畸形現象,部分為母者過於溺愛,太重兒女的學業成績,剛出生,即安排就讀學校,強迫兒女在學前操練各形各色的技能,為了方便入讀心儀學校,課餘時間,要左補習左練習,並與子女的學業成績,共榮共辱,這會剝削兒女幼年健康身心發展。
『婚後從妻』,育養子女和照顧家庭,是煩躁和苦悶的工作,男士放工後,在家中盡量從其意願,及聆聽其煩躁言語(若達到左耳入右耳出者是高人之能),可令婚姻生活和諧和晚上可以安睡。
『老來從女』,經常女士較會及較有能力照顧年長父母,一般與長者同住的家庭,女婿與岳父岳母有糾紛的比例不會太多,但兒媳與翁姑發生家庭糾紛,則比比皆是。君不見,屋苑和公屋平台的閒坐長者,不少是兒子返工後,被兒媳趕出寓所,待晚上兒子放工後始可歸家,真可憐。若有兒有女的話,『老來從女』一般是較佳的選擇。
『隨遇而安』和樂在當下,是我輩養生處世之道,閒來平日多做帶氧運動來保健,若遇有鬱結不舒服,可嘗試做一下以氣導引。《以氣導引:正立站定,十指交差兩手上舉,翻掌上撐掌心向天,伸拉一下手臂上的三陰經和三陽經,再慢慢緩行百步,然後屏息叩齒(約36下),後放鬆還原正立站定。功能可以使肝氣充足,如此即可疏通鬱結的疾病,並使全身舒泰。》
祝大家身體健康
2013年5月底黃光武教練撰寫
2013年5月25日星期六
► 保健小知識:平均量度收縮法(或稱懶人運動)
一般人害怕做粗重的運動,又想練大隻,它是最好的方法,基本上是坐在椅上做的上肢運動,不需要出汗,可以建立強健的肌肉,學術名稱為『平均量度收縮法』,或稱懶人運動。
據說,四十多年前一位美國生理學教練發明的,他的目的是阻止不常運用的肌肉衰退,但没有人願意接受實驗,他唯有用四肢骨骼結構與人類相同的青蛙做試驗,發現用此方法練肌肉的青蛙,比較未練的青蛙腿部肌肉強壯兩倍,這簡單的肌肉對抗運動,只不過拉拉、扯扯、按按,結果產生了一身美妙堅實的肌肉。
『平均量度收縮法』動作簡單,是加強手臂、肩膀和胸部,動作要領:
1. 兩手平胸左右輪替,把一手握拳放在另一手掌內,兩迸互頂,停止呼吸,出力推按6秒鐘。
2. 兩手平胸左右輪替,把一手掌握另一握掌腕背,兩臂互拉,停止呼吸,出力互拉6秒鐘。
3. 兩手十指交差放在頸後,出力向前推,頭部用力向後壓,停止呼吸,出力對抗6秒鐘。
做『平均量度收縮法』運動,每天可做一次或以上,因為身體的肌肉增長,是有一定限度的。切記量力而為,不可勉強,但需要持之以恆,方能見效。
美國海軍是最先倡導這個鍛鍊肌肉的方法,海軍人員在船上,做其他健身運動頗受限制,尤其是潛艇上的軍人,無充分的空間鍛鍊身體,海軍把它改為一共九項運動僅做6秒鐘,即收肌肉健實之效。大概平均一個星期的運動,可增加體力百分之三至五,已有創下記錄,發現20個星期的運動,肌肉力量增加雙倍。
當我們踏入中年以後,若不常運用的肌肉,很容易做成肌肉衰退和流失,故鼓勵成長的人士,多做帶氧運動來保健。『平均量度收縮法』動作簡單,容易鍛鍊健體,請大家試試。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25/5/2013撰寫
2013年5月23日星期四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