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9日星期二

► 經絡保健: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

































在中醫裡面,小腸有一個主要的功能叫分清泌濁,就是把從胃消化來的食物中的營養精華吸收了,把糟粕的東西排出去。《黃帝內經》說:『小腸經主液所生病。』這個液包括:月經、乳汁、白帶、精液以及現代醫學所說的腺液,如胃液、胰腺、前列腺和滑膜分泌的滑液,所以,凡與液有關的疾病,都可以先從小腸經來尋找解決辦法。

時辰:未時 (時間:下午1時至下午3時)
經絡:手太陽小腸經 (當值器官:小腸及其經脈)  
保健要訣:午餐應在下午1時前

天天使用電腦的人士,通常會肩膀痠痛,有的人會起身活動,很快就恢復如常;有些人則會日漸加重,先後背痛,然後脖子也不能轉動,手還發麻,醫院通常診斷頸椎病。 

頸椎病其實大多是因心臟供血不足,造成小腸經氣血虛弱所致。觀察一下小腸經的走向就會發現,從脖子肩膀,再從胳膊到小指,一路下來,正是平常出現症狀的部位。

有的人總是胸悶、胃堵;還有些人脾氣很急,老是心煩氣躁,動輒與人吵架,這時就一定要拍打手部經絡,或按摩『小腸經』和『三焦經』。

小腸經保健穴位:『養老穴』位於手背腕部尺側,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 
                                                         
功效:按摩『養老穴』,可預防長者的眼花,耳聾,肩、背、肘、臂痠痛,急性腰痛等。
                         
顧名思義,養老穴就是專屬老人的穴位,各位朋友想孝順父母,不妨讓父母多按摩這個穴位。

日常保健要訣:『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鐘。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                                                                          

這動作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保健運動:『面部保健運動』

1. 眼睛轉動:頭身保持不動,開始慢慢轉動雙眼,從左→上→右→下→左轉10次,閉目休息5秒鐘,然後反方向轉10次,再閉目休息5秒鐘。(有減免患白內障及明目之效。)

2. 推搓面部:先潔淨兩手,並互搓36下後,用雙手五指指腹和魚際,推搓的手法梳理面頰,上下來回推搓36次。(改善面部氣血運行,俱美容及增強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                                                                                              

3. 按摩睛外穴道:將雙手的中指指腹按近鼻樑兩旁的睛明穴,由睛明穴→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及瞳子翏穴→四白穴→睛明穴上推按,剛好成一個橢圓形的旋轉,旋轉推按36圈,力量不要太大,也不要太輕,完成後不要即時張開眼睛,等約一分鐘後才張開眼睛;在未張開眼睛的時候,又以雙手的姆指在太陽穴位置,作小圓圈旋轉按揉36圈。 (有護目和寧神之效。)

4. 按摩耳朵穴道:將兩手的食指和中指夾住左右兩耳耳根,然後上下來回的推拉摩擦36下。(俱調節血壓之效。)

用自己雙手,在面部的按摩可直接滲透整個臉頰穴道,達到青春永駐,返老還童的效果,只要持之以恆,不但可消除皺紋,更有美白效法,雙手的按摩,使面部產生熱量促進血液循環,排除滯留於微血管的廢物,得到新陳代謝及防治面癱和面痺的功效。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9 / 7 / 2013撰寫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2013年7月6日星期六

► 八段錦:兩手托天理三焦















『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需單舉,五勞七傷向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後七顛百病消。』

八段錦的出現非常早,但究竟是何人、何時所創,已經成為千古之謎。顧名思義,八段錦的主要動作有8個。『錦』則是形容其動作,像是錦繡一樣華麗、精美的意思。

導引術都是從生活中而來,伸懶腰在『八段錦』的『兩手托天理三焦』中,得到很好的詮釋。這個動作可有效疏理人體的三焦,順暢全身氣血。『三焦』是指人體的五臟六腑之間,存在一個『繫掛』,它就像一個立體的『網』,懸掛、連接著心、脾、肝、大腸、小腸等臟器。這個『繫掛』在中醫裡,叫做『水道』,也就是三焦。

三焦在人體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被稱為『孤府』,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部份,但又不是具體單指一處。《黃帝內經》中將三焦叫做『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即交通樞紐的概念。  

三焦一定要通暢,如果三焦不暢,體內就會有瘀滯。瘀滯在西醫裡被稱為『腫瘤』,或者叫做『細胞的無序生長』,也就是一般常說的『癌症』,癌症與三焦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腫瘤早期多從三焦系統裡出現,後又透過三焦進行轉移。

三焦的調理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做『兩手托天理三焦』這個動作,可有效防癌。『兩手托天理三焦』的具體步驟:

1. 立地:即肩井對湧泉,百會對會陰。掌心向上,雙手交义放在腹前,兩手與肚臍形成一個三角。這個動作將氣機收在下焦丹田。 兩手合抱於腹前時,不要抱得太高,因為手在哪裡,氣就在哪裡。手太高,氣就往上走,對長者來說,如果手抱得太高,氣往上衝,容易出現高血壓。雙手合抱時,兩腿微屈,這就達到『八虛』的效果:虛兩腋舒肝氣,虛兩肘舒心肺氣,虛兩髀舒脾氣,虛兩膕窩舒腎氣。

2. 頂天:雙掌慢慢舉到胸前,再向內旋轉向上托起,掌心向上,直腿目視掌背,兩臂夾緊耳朵,舉到最高點時,定住屏息片刻。

3. 還原:最後,兩腿微屈,兩臂分別在身體兩側緩緩下落下垂,然後兩掌捧腹前,目視前方。此時,身體的重心要緩緩下降,氣往下走,全身都放鬆下來。
                                          
此動作雙臂上舉、下落下垂為1遍,共做6遍。

『兩手托天理三焦』的練功要領:

1. 當兩掌向上托起並上舉時,最關鍵的一點是:掌根一定要上撐,才能打開手臂上的陰經,也才能伸拉整個後背。

2. 手臂上舉時,要用兩臂夾緊耳朵,因為三焦也是走耳部。長者手臂上舉時可慢一點,根據自身情況調整上舉的高度。

3. 兩掌向上托起並上舉,舉到最高點時,要稍微定住,屏息一會。屏息可讓氣機在五臟六腑之中鼓盪一圈,即『內按摩』,用氣機按摩五臟六腑。

4. 兩臂上舉並屏息,除按摩內臟外,也鍛鍊人體的橫隔膜。經常鍛鍊橫隔膜,可延緩衰老。

5. 雙臂上舉時,也有一個夾脊動作,對活動背後的膏肓穴很有好處,可舒緩背部的疲勞感。

功效:『兩手托天理三焦』透過雙手上托,緩緩用力,可有效伸拉手臂、肩背,使三焦通暢、氣血調和;同時,雙臂反覆上舉、下落,還可鍛鍊肘關節、肩關節和頸部,有效防治肩背病和頸椎病。

(編後語:八段錦保健的資源來源,是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曲黎敏教授的著作。
各網友若需要較深入了解『八段錦』的法門,請查閱曲黎敏教授或其他名家的著作。)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6/7/2013撰寫

2013年7月2日星期二

► Google官方資料:瀏覽突破9000大關


► 經絡保健:心經 (手少陰心經)

































《黃帝內經》說:『心者,五臟六腑之太主也,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又說:『(心)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 
                
故養生必須養『心』,如果心神混亂,卻想身體健康,根本不可能。  

時辰:午時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1時)
經絡:手少陰心經 (當值器官:心臟及其經脈)
保健要訣:靜坐或午休有益健康

《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話雖是至理名言,卻不易做到。於是,它舉出具體的養心之法:『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其意是:不管是粗茶淡飯,還是山珍海味,都吃得津津有味;不管名牌西服,還是粗衣麻布,都穿得落落大方;不管是陽春白雪(指較深奧難懂的音樂),還是下里巴人(指通俗音樂),都聽得悅耳。 
                                
此外,也要『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亦即以讓『身心保持愉快』為生活第一要務,以讓『精神感到滿足』為事業最大成功。如果能按此心法來養心,何愁萬病不袪,清福不來?
心經主養神,經常對心經按摩刺激或拍打手部經絡,可以令血氣充分供養給心臟,令心主神志功能強壯。

心經保健穴位:『神門穴』位於腕部掌紋邊,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之陷處。                                                          
功效:點掐『神門穴』可進消化,幫助睡眠,預防老年痴呆。
日常保健要訣:『頭常搖』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複。     
                                                                              
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不過,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保健運動:『甩手功』

動作要領:先兩手直前提起至與肩平,後稍用力向下及向後划搖,後回到兩手直前提起至與平肩為1次。『上虛下實』、『頭懸口隨』、『胸絮背拔』、『腰軸臂搖』、『肘沉腕重』、『手划腹實』、『跨鬆提肛』和『跟石趾抓』;揮手像划船,提肛像忍大便,兩眼平視,數數以便記憶做了幾多下,輕輕搖手以三分力量向前,而七分力量甩手到背後;甩手時,若加上十指翹起向後,使筋腱也運動,更有功效,做此運動最主要僅搖動上肢兩手,做時全身不宜搖動。                             

每日有恆心用8至10分鐘時間,可做約360下或以上,一個月後見效,有身體強壯,祛病益壽之效。  
                                                                                   
初學者或長者,由36下慢慢倍數增加到360下,量自己體力增加倍數,不宜勉強,以免未受益先受損,切記小心。有心臟病及有高血壓患者,量力而為,小心及小做。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2 / 7 / 2013撰寫

2013年6月30日星期日

► 八段錦@黃光武


















『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鵰;調理脾胃需單舉,五勞七傷向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後七顛百病消。』

1. 兩手托天理三焦:兩足平肩寛站立,全身放鬆,呼吸調勻,足趾抵地;兩臂自兩側上舉至頭頂之上,十指交义,翻掌上舉,足跟上提,站立片刻後,緩慢地還原成直立狀,反復練6次。

2. 左右開弓似射鵰:右腳向右橫跨一步,兩腿屈膝成馬步,兩臂在胸前作拉弓狀,右臂在前伸直,食指和拇指撐開,成『八』字形;左手握拳屈臂向左平拉,頭向右前注視,後放鬆還原;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動作與前方向相反;左右反復練6次。

3. 調理脾胃需單舉:兩足平肩寛站立,雙手手心下按,左手翻掌向上,肘用力伸直,右手手掌 向下,用力下按;左右手交替動作,反復練6次。

4. 五勞七傷向後瞧:兩足平肩寛站立,頭緩緩向右轉,吸氣眼看後方,然後呼氣還原成直立狀;左右交替動作,反復練6次。

5. 搖頭擺尾去心火:腿屈膝成馬兩步,雙手扶膝上,虎口對着腰部,上身正直前俯,向左側擺動,同時臀部向右擺,然後反方向擺動;反復練6次。

6. 兩手攀足固腎腰:兩足平肩寛站立,兩腿繃直,上身緩緩前屈,膝部挺直,兩臂下垂,雙手觸摸腳尖,頭略抬起,然後上體直立,雙手撐腰,緩緩後仰;反復練6次。

7. 攢拳怒目增氣力:腿屈膝成馬兩步,雙手抱拳於腰兩側,左拳向前擊出,拳心向下,用力緊握,同時兩眼瞪目虎視,左拳回收後,右拳擊出,左右動作相同;反復練6次。

8. 背後七顛百病消:自然站立,兩腿併攏,兩足跟提起,以前腳掌支撐身體,保持直立姿勢,頭用力上頂,足跟回落時稍為緩慢,着地後全身放鬆;反復練6次。

祝各學員和各網友,身體健康、龍馬精神。

黃光武教練於15/2/2013撰寫

► 兩手托天理三焦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6.html
► 左右開弓似射鵰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13.html
► 調理脾胃須單舉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0.html
► 五勞七傷往後瞧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27.html
► 搖頭擺尾去心火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8/blog-post.html
► 攢拳怒目增氣力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17.html
► 背後七顛百病消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25.html

► 黃光武經絡保健操 ~ 美顏功效好


2013年6月29日星期六

► 易筋經:青龍探爪勢

































中醫有『帶脈上合肝經』的說法,意思是肝經與帶脈息息相關。想治肝病,首先要開帶脈。

易筋經中的『青龍探爪勢』,是鬆解『帶脈』,鍛鍊肝氣,強健腰脊的健身方法。

怎樣做『青龍探爪勢』動作呢?在五臟與五行的對應關係裡,肝對應木。『木曰曲直』,即木頭的生長,並不是一下子長高,而是螺旋式地、盤旋地往上長。在做這個動作時,我們一定要在『探爪』的同時,學會『收』,一邊生發,一邊收歛。

『龍爪』是五指直伸,食指上尾指下張開。

『探爪』則是將五指收攏,表示收歛,收到心包經上的勞宮穴處。

『握固』大拇指放在無名指的指根處,4指相握,把大姆指藏在中間。

『青龍探爪』,一個招式的名稱就可以彰顯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透過瞭解、掌握,才能更加理解這些傳統健身術的精髓,進而調身養氣。『青龍探爪勢』就可透過開帶脈,達到調養肝氣的功效。有肝病的人建議多做『青龍探爪勢』。帶脈不通的人,往往肚子很大,想要減肥,也可以多練習『青龍探爪勢』。

熱身動作:做3分鐘便可,請參考『黃光武經絡保健操』的第6式作疏通肝氣的熱身。
掐揉頭額及梳刮頭頸:兩手各指尖平置於雙眉心至太陽穴一線,輕輕掐揉包括印堂穴、攢竹穴、絲竹空穴和太陽穴約20秒,然後逐漸平行向上沿額部→頭頂→枕部的方向逐步推進,並一路用力掐揉各處,推進至頭頂時後,繼續向後頸推進至枕部後,兩手緊挨着顱骨,以雙拇指加力按揉風池穴約20秒。提示:疏通頭部經絡,對頭痛、頭暈、失眠及記憶力減退等等,有一定的療效。兩手各指尖平置於額頂髮際前約1 寸的位置開始,五指微張向後梳理,至枕骨時改用掌邊及掌背,刮後頸的風池穴和翳風穴,反復20次。提示:疏通頭部經絡,有護髮、提神、醒腦和明目的功效。 (在任何運動前,做熱身動作,對身體的保健非常重要。)

『青龍探爪勢』有以下步驟:

1. 握固:將雙手握固,放在腰間的章門穴。目的就是固攝肝魂,守住肝氣。

2. 龍爪:右手自然伸直,慢慢升起,做出『龍爪』的樣子,使肝氣升中有降。右手升起到眼睛的高度,然後向左側旋轉。為了牽動帶脈,旋轉的角度可以大一點。

3. 探爪:手臂放鬆,上身向前俯,腿保持打直,手掌盡力向下按(不一定要按到地上),並從左向右畫弧,轉到右邊時,再握固,起身,手放於腰間,停留片刻。右手『探爪』完畢後,換左手『探爪』。整套動作朝反方向再做一遍。

功效:中醫認為『兩肋屬肝』、『肝藏血、腎藏精』。『青龍探爪勢』透過轉身、左右探爪,以及身體前屈,可使兩肋鬆緊開合,達到疏理肝氣、調養氣血的效果。同時透過手臂帶動腰部旋轉,可以有效強壯腰脊。

(編後語:易筋經保健的資源來源,是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曲黎敏教授的著作。
各網友若需要較深入了解易筋經保健的法門,建議查閱曲黎敏教授或其他名家的著作。)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29/6/2013撰寫

2013年6月2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