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光武經絡保健班課堂實錄 (高清視像版)
2014年1月13日星期一
2014年1月12日星期日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 運動自療:頸椎病
運動自療:人類有許多的病痛,是源於不良的生活習慣。現代人一般使用的藥物治療,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往往不能夠達到完全根治目標。筆者發現中華遠古時代,已發明『導引術』來治癒患病的坊眾,啟發筆者鑽研經絡保健,並開發自然治療法,經多年來的實踐心得,着手編輯運動自療系列的文章,供大眾參考和適當的使用,作自療、預防、保健和延緩衰老之用。
現代年青一族經常手持手機或平版電腦,低頭瞰視,做成『低頭一族』,加上普遍上班壓力大,長時間伏案工作,老早就腰也痠、背也駝、眼也花,未老先衰,患上頸椎病。椎間裏,有一個個小的椎間盤,就像小小的氣球,氣血足才能把它們一個個頸椎骨頂起來。治療頸椎病有個方法叫『牽引』,就是把頸椎使勁往上拔。這個方法有一定療效,平常運動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往上拔頸椎,頭頂力往上頂。
人體的頸項有七節的頸椎,而且是神經組織分佈最多及最密的部位,
如第一頸椎有頭部血液循環、腦下垂體、頸皮、臉、眼、鼻、喉、交感神經系統,
第二頸椎有耳、鼻、喉、口腔,
第三頸椎有咽、頸、肩、交感神經、橫隔膜神經,
第四頸椎有頭部肌肉、臂,
第五頸椎有食道、氣管、肘、聲帶,
第六頸椎有甲狀腺、副甲狀腺、腕、頸部肌肉、扁桃腺,
第七頸椎有姆指、甲狀腺、氣管、食道等等神經組織的分佈,
故頸項的保健運動非常重要。
這七節的頸椎關節是背椎(包括頸椎、胸椎和腰椎)中,最為靈活,可以上下、左右和兩側移動,故做頸部運動時,可以適當地運用。
頸項病的運動治療法,以伸展頸椎關節為主,甩手蹬腿、鳴天鼓和橫拉後頸為輔:
1. 伸展頸椎關節:先以拇指頂下頷,使頭部盡量仰後(即往上拔頸椎,頭頂力往上頂),稍停2秒鐘,後頭用力向下,下頷貼近前胸,稍停2秒鐘,反復10次;頭頂百會穴向天,頭向左轉動後,稍停2秒鐘,後向右轉動後,稍停2秒鐘,反復10次;右手高舉攀過頭頂掌心按左耳,微力拉頭向右伸展稍停5秒後,左手高舉攀過頭頂掌心按右耳,微力拉頭向左伸展稍停5秒,反復5次。
(提示:頸部上下左右二側的伸展,有牽動前後頸部經絡之功,及防治頸椎病之能。)
2. 甩手蹬腿:雙手前甩過頭頂,同時吸氣,接著自然從胸前沿體側向後盡量甩動,雙同時蹬起(提脚跟)兼呼氣,以前腳掌支撐身體,保持直立姿勢,頭用力往上頂,足跟回落時稍為緩慢,着地後全身放鬆;反復練36次。
(提示:甩手牽動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蹬腿牽動足太陽膀胱經和足陽明胃經。)
3. 鳴天鼓:兩掌掌心將兩耳蓋住,兩手的食指放中指上,稍用力在腦後『枕骨』彈下來,因此會聽到『轟』的聲音,故取名『鳴天鼓』,敲36下左右。
(提示:天鼓屬足太陽膀胱經有排毒和治頸椎炎的功能。)
4. 橫拉後頸:頭向左轉,右手從右方放於頸後直至左下頷,用整個手掌將後頸捏緊,然後稍用力往回拉,頭同時慢慢向右轉動至正前方為止,接著反方向橫拉後頸,來回20次。
(提示:改善頸部肌肉的血液循環、調節血壓及防治外感風邪,對頸椎病有防治的效能。)
(做運動自療時,切記量力而為、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恆,方能見到預期效果。)
祝大家身體健康和新年進步
黃光武教練啟2014年1月11日
2014年1月10日星期五
2014年1月9日星期四
2014年1月8日星期三
► 運動自療:情緒病
運動自療:人類有許多的病痛、身體機能退化及情緒困擾,是源於身體經絡氣血不通之故,黃帝內經:『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現代人一般使用的藥物治療,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往往不能夠達到完全根治目標。筆者發現中華遠古時代,已發明『導引術』來治癒患病的坊眾,啟發筆者鑽研經絡保健,並開發自然治療法,經多年來的實踐心得,着手編輯運動自療系列的文章,供大眾參考和適當的使用,作自療、預防、保健和延緩衰老之用。
你有壓力,我都有壓力!不少人因為壓力大致情緒嚴重受困,更隨時引發失眠及痛症,要有效減壓、舒緩情緒,原來勤做運動也有幫助。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做太極及瑜伽等身心運動,較帶氧運動,更能降低患情緒病的風險;若能兩種運動也做,則預防情緒病效果最顯著。
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於2013年5至7月以電話訪問2,744名市民,了解他們有否感到緊張、絕望、煩躁不安及情緒低落等症狀,評估受訪者患情緒病的風險,再比對他們的運動習慣。結果發現,有定期做運動(即每周運動2次及每次30分鐘以上)、不定期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士中,定期做運動組患情緒病風險最低僅3.7%,不定期運動和不運動人士,則為6.5%及13.7%。定期運動多於一年的受訪者患情緒病風險,亦較定期運動時間較短的受訪者低。
該中心主管兼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林翠華解釋,做運動能刺激『開心荷爾蒙』安多酚的分泌,亦能令腦部營養素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水平提高,加上可降低皮質醇水平,達到減壓效果。至於身心運動雖然心肺負荷較低,但講求動作及呼吸配合,需要放鬆身心及集中精神,對減壓更有幫助。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指,持之以恆的運動有助促進情緒健康,當中以身心運動結合帶氧運動最為有效,建議市民每周進行3次帶氧運動外,額外進行2次身心運動。
帶氧運動:如緩跑和暢泳(指緩速的泳),在運動過程中,由於運動強度較小,對所需能量的要求也較低,而且不需要在短時間內快速提供能量,所以能讓身體輕鬆地吸入足夠的氧氣,供給運動的肌肉。由於細胞內氧氣充足,細胞不但能更有效地產生更多的能量,而且減少生成乳酸,身體肌肉便不會輕易地感到疲累和痠痛。同時,心臟和肺臟能更有效地配合帶氧運動中的節律,而不用感受太大的缺氧壓力,有利於年長和亞健康人士。此外,帶氧運動能持續更長的時間,當葡萄糖作為能源而被消耗到一定程度(一般是開始進行運動的30分鐘後)時,身體便開始轉向利用另類物質作為能源了。脂肪便是下一個被消耗的物質,這樣不但可形成減肥的功效,而且可幫助清理血液中游離的脂肪和排毒功能,減少脂肪在血管壁中堆積堵塞血管,降低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黃光武經絡保健操整套13式是身心運動和帶氧運動,俱備有兩種運動的元素,有自療、預防、保健和延緩衰老的功能,建議網友遵照本網頁的片子操練,每日1次或每周5次以上的練習,相信會有預期效法。
(做運動自療時,切記量力而為、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恆,方能見到預期效果。)
祝大家身體健康和新年進步
黃光武教練啟2014年1月8日
2014年1月7日星期二
2014年1月6日星期一
2014年1月5日星期日
2014年1月4日星期六
► 黃光武教練世界首創.運動自療
► 退化性關節炎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4.html
► 情緒病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5442.html
► 肩痛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15.html
► 腰痛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18.html
► (腰部) 椎間盤突出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4/01/blog-post_22.html
► 認知障礙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12.html
► 上肢肌肉運動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19.html
► 耳朵運動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22.html
► 腰脊運動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4/02/blog-post_25.html
► 運動自療:退化性關節炎
運動自療:人類有許多的病痛和身體機能退化,是源於身體經絡氣血不通之故,『黃帝內經』有云:『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現代人一般使用的藥物治療,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往往不能夠達到完全根治目標。筆者發現中華遠古時代,已發明『導引術』來治癒患病的坊眾,啟發筆者鑽研經絡保健,並開發自然治療法,經多年來的實踐心得,着手編輯運動自療系列的文章,供大眾參考和適當的使用,作自療、預防、保健和延緩衰老之用。
退化性關節炎與年齡及老化有直接關係,主要影響中年及老年人士。我們的關節裏有軟骨,幫助減輕活動時所產生的摩擦和震盪,但是隨着年齡增長,軟骨會因摩擦而慢慢變薄,形成退化性關節炎。最常出現退化的關節部位包括膝頭、腰背及手指關節。常見的症狀包括關節出現咯咯聲、疼痛、僵硬、發熱、腫大和變形。要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應盡量保護關節,適當地使用護膝、腰封,可以紓緩關節壓力,亦能避免意外扭傷,同時不要過分勞損關節,需要給關節充分的休息,因為休息能加速患處的修補。另外適當的運動可以鞏固關節及強化肌肉,但要量力而為,因過劇的運動會使關節炎的情況惡化。
由於負重運動容易增加關節的壓力和勞損關節的風險,而缺氧運動更容易令患者關節勞損。故退化性關節炎的運動自療法,以非負重的帶氧運動為佳,非負重帶氧動運動一般是以游泳和水中健體運動為主。
帶氧運動:在運動過程中,由於運動強度較小,對所需能量的要求也較低,而且不需要在短時間內快速提供能量,所以能讓身體輕鬆地吸入足夠的氧氣,供給運動的肌肉。由於細胞內氧氣充足,細胞不但能更有效地產生更多的能量,而且減少生成乳酸,身體肌肉便不會輕易地感到疲累和痠痛。同時,心臟和肺臟能更有效地配合帶氧運動中的節律,而不用感受太大的缺氧壓力,有利於年長和亞健康人士。此外,帶氧運動能持續更長的時間,當葡萄糖作為能源而被消耗到一定程度(一般是開始進行運動的30分鐘後)時,身體便開始轉向利用另類物質作為能源了。脂肪便是下一個被消耗的物質,這樣不但可形成減肥的功效,而且可幫助清理血液中游離的脂肪和排毒功能,減少脂肪在血管壁中堆積堵塞血管,降低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何謂非負重運動呢?一般陸上的運動,下肢的關節需要承受自身的體重,容易勞損,若加上奔騰或跳躍等動作,則會更甚,其他部份的關節,亦會由身體的重量而有所勞損,如腰、背、頸和肩部等關節。因此,絕大部分的運動,都屬於負重運動。唯獨水中的運動,才是非負重運動,如游泳,當我們在進行游泳運動時,全身浸在水中進行,人體的負重完全被水中的浮力所抵消,全身的關節在無重壓力下伸縮運作,加上當我們身體浸在水中一段時間後,肌腱的柔軟度比陸上高出一成以上,故在陸上較難伸展的位置,在水中會較容易做到。游泳的泳式中,如自由式(即捷泳)和仰泳,在上肢擺動時,前手入水伸前滑水,後手同用力向後划水,並且左右輪替,能夠將腰、背、頸、肩、肘和腕部關節,有適度的伸展,能達到可以鞏固關節及強化肌肉的功能,故建議患者應多多操練自由式或仰泳為佳。游泳已經是相當普及的運動項目,暫時不作深入的論述,患者若懂得游泳的話,則自行適度(指運動的強度需要循序漸進)進行運動自療。若不懂的話,請自找游泳班或自聘專業教練學習。
水中健體運動(以下簡稱水健)是指我們位於水深及胸的泳池中做運動,水健亦屬於非負重運動之一,雖然只是水深及胸的泳池中做運動,水的浮力抵消3/4的體重,亦可以減低對關節的勞損,同時能夠將腰、背、頸、肩、肘和腕部關節,有適度的伸展,能達到可以鞏固關節及強化肌肉的功能,有游泳7成效果。水健一般是無動作限制,可自由發揮,但需注意自身和其他泳客安全;香港康樂文化事務處和坊間都常有舉辦水健班,若參加其中,則會事半功倍。
(做運動自療時,切記量力而為、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恆,方能見到預期效果。)
祝大家身體健康和新年進步
黃光武教練啟2014年1月4日
2014年1月3日星期五
2014年1月2日星期四
2014年1月1日星期三
2013年12月31日星期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