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4日星期二

► 醫哲辨證:十二經絡保健
















『經絡』的真面目到底如何?事實上,早在兩千年前的漢朝,就有關於經脈的圖譜,『黃帝內經』中就有不少篇幅來論述經絡。千百年來,經絡早已被大量實踐所證實,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現代解剖學,無論用多麼先進的顯微鏡,也找不到與古典圖譜一致的經脈。

醫學界多把經絡當作一種哲學的產物。其一觀點是:現代解剖學已證實,人體經絡上的穴位,往往是神經密集的地方。針炙麻醉、電針療法等研究證明,不少經絡現象,也可以用神經作用來解釋,故認為是『血管神經系統』。另一觀點是『未知的系統』:認為經絡系統包括血管、神經系統,也可能包含體液調節、淋巴系統等已被現代醫學證實的系統外,人體還存在一種現代科學未知的系統,是專屬於經絡的,通常意義上的『經絡』,指的就是這種不同於血管、神經系統等的獨特系統。                                      
現代人以24小時將時間劃分,而中國古代則以12時辰劃分,每日的日夜和早午晚,是根據地球的自轉和太陽的日照,對人體生活氣息有密切關係,中國人祖先有高度智慧,洞悉天時、地理和人類生理(或稱生理時鐘)血氣的運行,而創造中國醫學上經絡理論,其中的將12經絡的臟腑經脈的運作,區分與12時辰的關係,作病理的醫治和保健養生的法門,現簡列如下:

時辰  時間                           經絡                 當值器官          保健要訣
子時  晚上11時至凌晨1時 足少陽胆經     胆腑及其經脈  要睡覺休息
丑時  凌晨1時至凌晨3時   足厥陰肝經    肝臟及其經脈  睡眠養肝血、未睡者易生肝病
寅時  凌晨3時至上午5時   手太陰肺經     肺腑及其經脈  深度睡眠休息
卯時 上午5時至上午7時    手陽明大腸經 大腸及其經脈  應如厠、排除體內廢物
辰時 上午7時至上午9時    足陽明胃經     胃腸及其經脈  一定要食早餐
巳時 上午9時至上午11時  足太陰脾經     脾臟及其經脈  多喝水來幫助運送養分
午時 午11時至下午1時  手少陰心經     心臟及其經脈  靜坐或午休有益健康
未時 下午1時至下午3時    手太陽小腸經 小腸及其經脈  午餐應在下午1時前
申時 下午3時至下午5時    足太陽膀胱經 膀胱及其經脈  補充水分、最佳學習黃金時間
酉時 下午5時至下午7時    足少陰腎經     腎臟及其經脈  晚餐宜早量少、補腎元氣足
戌時 下午7時至下午9時    手厥陰心包經 心包及其經脈  保持心情愉快
亥時 下午9時至下午11時  手少陽三焦經 三焦及其經脈  陰陽調和享受家居生活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14 / 5 / 2013撰寫

2013年5月12日星期日

2013年5月11日星期六

► 黃光武.易筋經 (專版)














► 九鬼拔馬力勢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8.html
► 掉尾勢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11.html
► 摘星換斗勢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18.html
► 倒拽九牛尾勢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8.html
► 出爪亮翅勢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15.html

► 易筋經:掉尾勢





















鍛鍊任、督二脈的關鍵在於頭頸的運動:下頜一抬、頭一揚,任脈即開;下頜內收,百會上頂,督脈就得到鍛鍊。易筋經的『掉尾勢』是鍛鍊任、督二脈的最有效運動之一。

熱身動作:

伸展頸椎關節:先以拇指頂下頷,使頭部盡量仰後,稍停2秒鐘,後頭用力向下,頷貼近前胸,稍停2秒鐘,反復10次;頭頂向天,頭向左轉動後,稍停2秒鐘,後向右轉動後,稍停2秒鐘,反復10次;右手高舉攀過頭頂掌心按左耳,微力拉頭向右伸展稍停5秒後,左手高舉攀過頭頂掌心按右耳,微力拉頭向左伸展稍停5秒,反復4次。

伸展手掌關節:上肢平肩前伸,以手腕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各20轉。

伸展肩肘關節:兩臂向兩側伸開平肩,屈肘兩手輕搭肩上鬆腕垂掌,以肩為軸,肘臂向前及後打圈各10次,帶動肩關節轉動。兩臂直垂,以胸椎為軸,肩部向前後打圈各10次,牽動肩胛骨的肌腱及周圍的經絡。

伸展腰部關節:雙手先放在背後腰部骶骨兩旁,握拳掌背上下擺動按摩八(翏)穴,來回36次,然後握拳掌背按腰椎兩旁的腎俞穴,腰部前後擺動20次。

伸展胯部關節:雙腿分開同肩寛,膝關節微曲,挻腹雙手义髋部,中指按環跳穴,先後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轉動各10下。

伸展膝部關節:雙腿分開同肩寛,膝關節微曲,雙手食指及中指緊扣左右膝眼及犢鼻穴,拇指、無名指及尾指按膝蓋的肌腱,同時向內及向外方向轉動膝關節各10圈。

伸展腳跟關節:取坐姿或有扶手企立,先以右腳腳跟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腳底各20圈,後以左腳腳跟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腳底各20圈。
(在任何運動前,做關節伸展的動作,對身體的保健非常重要。)

『掉尾勢』有以下步驟;
先兩腳平肩直立,手臂自然前伸,兩手交义相握,掌心向向內;翻掌前伸,掌心向外。
翻掌朝下,身體前屈、彎腰、抬頭,兩手緩緩下按。

頭轉向左後方,看自己的尾椎骨,同時臀部向左轉。動作稍停後,頭和臀再還原到正中,抬頭看前方。
反方,頭轉向右後方,看自己的尾椎骨,同時臀部向右轉。動作稍停後,頭和臀再還原到正中,抬頭看前方。然後,放鬆直身返回兩腳平肩直立。
(做『掉尾勢』時,要一直保持『抬頭』的姿勢,才可伸拉、鍛鍊任脈。)

『掉尾勢』的功效:
女性常練『掉尾勢』,可以養護子宮,但切記勿在經期和懷孕時練習。
對男性而言,生殖系統的養護和督脈尤其相關,多做『掉尾勢』,可壯腎固陽。
治療僵直性脊椎炎:『掉尾勢』的動作,除了抬頭,還要把兩腿伸直,才能充分打開膀胱經。其次,頭和臀部向同一右或左側時,人的脊椎就得到充作的活動。動尾椎骨就像動物擺動自己的尾巴,可把人體背部的脊椎,整體帶動起來,進而有效鍛鍊督脈。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11/5/2013撰寫

2013年5月8日星期三

► 易筋經:九鬼拔馬力勢
















相傳約一千五百餘年前,天竺國(現稱印度)的『達摩』禪師,來到中國嵩山少林寺,修禪面璧靜坐達9年之久,久坐導致氣血瘀滯、關節不利;於是達摩參考武術、導引術等,始創『易筋經』,以活經脈。

『易筋經』的動作,注重伸筋拔骨,舒展連綿,剛柔並濟;呼吸自然,動息相融,以形導氣,意隨形走,並不過分強調如何用『氣』,而是只要把姿勢做對,人體的『氣』就自然順暢。透過拔骨的運動,達到伸筋的目的,牽拉人體各部位的經脈、筋膜,以及大小關節處的肌腱、韌帶等結締組織,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脊椎是人體的支柱,又稱『脊梁』,發揮支持體重、運動、保護脊髓及其神經根的作用。『易筋經』主要是透過脊椎的旋轉屈伸,帶動四肢、內臟的運動,在鬆靜自然、形神合一中完成動作,達到健身、防病、延年和益智的目的。

『易筋經』的主要運動形式,是以腰為軸的脊椎旋轉屈伸運動,如『九鬼拔馬力勢』,步驟:
1. 自然轉身,右手握耳廓:兩手先自然平肩向左右伸直,身體往左旋轉,當身體轉到不能再轉時,右手手指放在腦袋後,握住耳廓,右腋張開。
2. 左手貼肩胛:左手手背貼於兩肩胛間,左腋緊閉;然後,上身向右轉,兩臂都向後擴張。
3. 俯身屈膝:上身向左下俯身,屈膝下蹲,兩肘夾緊,眼睛看左腳跟。
4. 右轉回復:停留片刻後,身體再向右轉。
5. 展臂擴胸:展臂擴胸,動作稍停。動作稍停片刻後,反方向再做一遍。

做『九鬼拔馬力勢』動作時,要注意以下要點:
1. 下肢穩定:上身扭轉時,牢牢把握下肢半馬步樁的相對穩定性。
2. 腰頸鬆柔:扭轉時,保持腰、頸等重點部位的鬆柔,避免全身緊張。
3. 用力適當:扭轉身體時,以腰為軸,力發於腰,止於頭部,好像上身在扭棉花般,但力量不要過於猛烈,扭轉的幅度要與自己的承受能力相配合,不可急於求成。

功效:透過身體的扭曲、伸展,氣息的開合,可使脾胃得到按摩,腰腎得以強健;手臂的上舉、伸拉,則可帶動肩背的運動,有利於疏通頸肩的關節乗肌肉。
    
編後語:筆者是因應網友訴求,故將古老相傳的保健運動,逐一介紹給大家。初學者請量力而為,不可勉強,並在做『易筋經』的動作前,做足關節伸展(如黃光武經絡保健操的第1式或其他熱身運動)後,才開始操練,動作次數多寡,因應自己的能力和需要。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8/5/2013撰寫

2013年5月5日星期日

► 保健小知識:腰脊保健運動














人是直立行走的動物,大部份時間都保持直立狀態,只有晚上平卧休息;人的脊椎經常處於直立狀態,故長期負重,如果脊椎壓力過大,腰部就很容易產生病變;而腰脊的問題,又會影響大腦,致使大腦缺血、缺氣。故腰脊的保健運動是非常重要,若能夠每天或每周3次以上,做半小時以上無負重的帶氧運動(即游泳或水健),對腰脊的保健最為有效;其次則是,以下推介陸上的腰脊保健運動,有『立』、『坐』、『卧』和『爬』4種形態操練,並且適合50歲以上年長人士保健之用。

1. 雙手托天、彎腰觸地:取『立』姿,雙手指掌在背後腰椎和骶椎兩旁,上下36下來回的推擦,使腎氣通暢,經脈活絡,然後雙腿分開同肩寛,雙手緩緩高舉吸氣,兩手十指交义相對,翻掌掌心向上作托天狀,頭仰後眼朝天望,稍停約3至5 秒;後鬆首垂臂向前彎腰,雙膝關節不要彎曲,同時雙手盡量觸地呼氣,稍停約3至5 秒,重復12次。提示:雙手托天牽動手少陽三焦經、手厥陰心包經和任脈,彎腰觸地牽動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等經絡,有助培養身體元氣和排毒功能,可避免及減少腰背及運動損傷和有健美體型之效。
  
(若學員在動作的外在形態不到位,雙手未能托天時的話,學員應該盡量向上高舉起雙手便可,不用托天,彎腰未能觸地者,雙手盡量往下展伸,即使只可接觸到小腿或膝部亦可以,只要學員量力而為,而且肌腱有被拉緊感及覺得頗吃力為佳,但未達到肌腱痛楚,因為若身體感到激痛的話,即是該運動已過度或過量,可能是靱帶受傷的身體反應,切記小心;若感吃力的話,機體會逐步適應,並會啟動了筋脈的改善機能,故持續性的練習和操練經絡保健操,至為重要,身體的血氣和經脈在不知不覺間改善,達到預期的保健效果。)

2. 張臂左右轉:取『坐』姿,兩手交义抱於腦後,扣緊雙手,雙臂外展成一直線;上身先向左轉,轉到不能再轉時,屏息約5秒鐘,放鬆歸原位,隨後上身先向右轉,轉到不能再轉時,屏息約5秒鐘,放鬆歸原位;重複12次。提示:雙臂外展,兩腋放鬆,可散開肝氣鬱滯,並有效鍛鍊腰脊筋肌。

3. 左右提腿:取仰『卧』姿雙足向前伸直,左右單腳輪流提腿屈膝,至大腿與上身和小腿與大腿成直角後,再向前伸直,然後回原來位置(切記量力而為,不可勉強),重復緩緩的運動,共36次。提示:左右提腿有助腸胃消化系統,強化腰脊筋肌和消脂。

4. 四肢爬行:仿傚貓狗走路動作,腿和手直起來在地上爬行,每次爬行約5分鐘(切記量力而為,不可勉強)。提示:有防預心腦血管疾病、痔瘡、脊淮錯位損傷和大小腸蠕動無力。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5/5/2013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