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0日星期五
2013年5月9日星期四
2013年5月8日星期三
► 易筋經:九鬼拔馬力勢
相傳約一千五百餘年前,天竺國(現稱印度)的『達摩』禪師,來到中國嵩山少林寺,修禪面璧靜坐達9年之久,久坐導致氣血瘀滯、關節不利;於是達摩參考武術、導引術等,始創『易筋經』,以活經脈。
『易筋經』的動作,注重伸筋拔骨,舒展連綿,剛柔並濟;呼吸自然,動息相融,以形導氣,意隨形走,並不過分強調如何用『氣』,而是只要把姿勢做對,人體的『氣』就自然順暢。透過拔骨的運動,達到伸筋的目的,牽拉人體各部位的經脈、筋膜,以及大小關節處的肌腱、韌帶等結締組織,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脊椎是人體的支柱,又稱『脊梁』,發揮支持體重、運動、保護脊髓及其神經根的作用。『易筋經』主要是透過脊椎的旋轉屈伸,帶動四肢、內臟的運動,在鬆靜自然、形神合一中完成動作,達到健身、防病、延年和益智的目的。
『易筋經』的主要運動形式,是以腰為軸的脊椎旋轉屈伸運動,如『九鬼拔馬力勢』,步驟:
1. 自然轉身,右手握耳廓:兩手先自然平肩向左右伸直,身體往左旋轉,當身體轉到不能再轉時,右手手指放在腦袋後,握住耳廓,右腋張開。
2. 左手貼肩胛:左手手背貼於兩肩胛間,左腋緊閉;然後,上身向右轉,兩臂都向後擴張。
3. 俯身屈膝:上身向左下俯身,屈膝下蹲,兩肘夾緊,眼睛看左腳跟。
4. 右轉回復:停留片刻後,身體再向右轉。
5. 展臂擴胸:展臂擴胸,動作稍停。動作稍停片刻後,反方向再做一遍。
做『九鬼拔馬力勢』動作時,要注意以下要點:
1. 下肢穩定:上身扭轉時,牢牢把握下肢半馬步樁的相對穩定性。
2. 腰頸鬆柔:扭轉時,保持腰、頸等重點部位的鬆柔,避免全身緊張。
3. 用力適當:扭轉身體時,以腰為軸,力發於腰,止於頭部,好像上身在扭棉花般,但力量不要過於猛烈,扭轉的幅度要與自己的承受能力相配合,不可急於求成。
功效:透過身體的扭曲、伸展,氣息的開合,可使脾胃得到按摩,腰腎得以強健;手臂的上舉、伸拉,則可帶動肩背的運動,有利於疏通頸肩的關節乗肌肉。
編後語:筆者是因應網友訴求,故將古老相傳的保健運動,逐一介紹給大家。初學者請量力而為,不可勉強,並在做『易筋經』的動作前,做足關節伸展(如黃光武經絡保健操的第1式或其他熱身運動)後,才開始操練,動作次數多寡,因應自己的能力和需要。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8/5/2013撰寫
2013年5月7日星期二
2013年5月6日星期一
2013年5月5日星期日
► 保健小知識:腰脊保健運動
人是直立行走的動物,大部份時間都保持直立狀態,只有晚上平卧休息;人的脊椎經常處於直立狀態,故長期負重,如果脊椎壓力過大,腰部就很容易產生病變;而腰脊的問題,又會影響大腦,致使大腦缺血、缺氣。故腰脊的保健運動是非常重要,若能夠每天或每周3次以上,做半小時以上無負重的帶氧運動(即游泳或水健),對腰脊的保健最為有效;其次則是,以下推介陸上的腰脊保健運動,有『立』、『坐』、『卧』和『爬』4種形態操練,並且適合50歲以上年長人士保健之用。
1. 雙手托天、彎腰觸地:取『立』姿,雙手指掌在背後腰椎和骶椎兩旁,上下36下來回的推擦,使腎氣通暢,經脈活絡,然後雙腿分開同肩寛,雙手緩緩高舉吸氣,兩手十指交义相對,翻掌掌心向上作托天狀,頭仰後眼朝天望,稍停約3至5 秒;後鬆首垂臂向前彎腰,雙膝關節不要彎曲,同時雙手盡量觸地呼氣,稍停約3至5 秒,重復12次。提示:雙手托天牽動手少陽三焦經、手厥陰心包經和任脈,彎腰觸地牽動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等經絡,有助培養身體元氣和排毒功能,可避免及減少腰背及運動損傷和有健美體型之效。
(若學員在動作的外在形態不到位,雙手未能托天時的話,學員應該盡量向上高舉起雙手便可,不用托天,彎腰未能觸地者,雙手盡量往下展伸,即使只可接觸到小腿或膝部亦可以,只要學員量力而為,而且肌腱有被拉緊感及覺得頗吃力為佳,但未達到肌腱痛楚,因為若身體感到激痛的話,即是該運動已過度或過量,可能是靱帶受傷的身體反應,切記小心;若感吃力的話,機體會逐步適應,並會啟動了筋脈的改善機能,故持續性的練習和操練經絡保健操,至為重要,身體的血氣和經脈在不知不覺間改善,達到預期的保健效果。)
2. 張臂左右轉:取『坐』姿,兩手交义抱於腦後,扣緊雙手,雙臂外展成一直線;上身先向左轉,轉到不能再轉時,屏息約5秒鐘,放鬆歸原位,隨後上身先向右轉,轉到不能再轉時,屏息約5秒鐘,放鬆歸原位;重複12次。提示:雙臂外展,兩腋放鬆,可散開肝氣鬱滯,並有效鍛鍊腰脊筋肌。
3. 左右提腿:取仰『卧』姿雙足向前伸直,左右單腳輪流提腿屈膝,至大腿與上身和小腿與大腿成直角後,再向前伸直,然後回原來位置(切記量力而為,不可勉強),重復緩緩的運動,共36次。提示:左右提腿有助腸胃消化系統,強化腰脊筋肌和消脂。
4. 四肢爬行:仿傚貓狗走路動作,腿和手直起來在地上爬行,每次爬行約5分鐘(切記量力而為,不可勉強)。提示:有防預心腦血管疾病、痔瘡、脊淮錯位損傷和大小腸蠕動無力。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5/5/2013撰寫
2013年5月4日星期六
2013年5月3日星期五
2013年5月2日星期四
► 保健小知識:中風後的復康運動
中風後未有自主的活動能力,談不上任何練習,需要先由專業人士或家人協助其復康後,才可以自行練習經絡保健操,以下是復康運動的簡介:
現代醫護人員,待中風病患者的病情穩定後的物理治療,多會採取為患者做復康運動,而復康運動分為『被做運動』、『協同運動』和『自做運動』三種;『被做運動』是指患者以外的人士(包括醫護人員和患者親屬)為患者肢體做運動,『協同運動』是指患者以外的人士或者患者健肢協助其患肢做運動,『自做運動』是指在醫護人員指導下,有基本活動能力的患者自主做復康運動。
中醫則多數會用針炙和中藥,做針藥齊施的療法。有位北京名醫主張每日沿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的走向,上下揉40遍,然後再在重要的穴位,如足三里穴、梁丘穴、天樞穴、豐隆穴、曲池穴和合谷穴等穴按揉來治療復康者,非常高明和見效的。
筆者認為中西合璧的療法,可能是最有效方法之一,先在病患人士的患肢上的,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的走向,上下揉12遍,再為其患肢的關節周圍筋腱按揉,使準備做運動的肢體血氣暢通無阻,和減少患者在做康復運動時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才開始為患者的患肢做『被做運動』和『協同運動』。
筆者近年經常採取水中復康治療法,與中風半身不遂偏癱的復康者在水深(約1.2米至1.4米)及胸,約攝氏30度恆溫的泳池池水中,做1小時的復康運動後,再在約攝氏38度水溫的按摩池中,為患者進行10分鐘的經絡穴位推拿,作為整個水中復康治療;據患者復康後,表示上述水中的復康治療效果,比他過往只做陸上的物理治療,成效高出3倍。
黃光武教練啟
2013年5月1日星期三
2013年4月30日星期二
► 醫哲辨證:木桶理論
現代西方醫學,殺害感冒菌來醫治患感冒病者,消滅癌細胞或割掉部份組織來治療癌症患者,是一般西醫對疾病採取的主要手段。
中醫經絡理論,任何疾病的發病都是由於經絡阻塞而引起的,唯有從根本出發,暢通經絡,則病自然愈合。這種方法是調理整體來處理病患,並非局部的治療,是根本性治療。任何局部都不能離開整體而生存,局部反映整體,是整體的外在表現,因此局部單純性治療不能夠根治,唯有暢通經絡,使陰陽達到穩態,使內在動態平衡,才能夠徹底治愈疾病。故中醫經絡理論中有『木桶理論』之說,身體就如木桶,由許多塊木板所組成,而每一塊木板有如個別的臟腑,缺一不可,人的壽命的長短就好像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即是最弱的臟腑。
其實我們的身體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各個部位可能都有細菌病毒,因為我們呼吸的大自然空氣,飲的是大自然的水,大自然給了人生存的權利,同樣也給了細菌病毒生存的權利;其存在是合理的,那麼為什麼我們没得病呢?大腸裡也有很多細菌,當菌群正常的時候還可以幫助我們消化食物,當菌群失去平衡就會產生疾病,因此,我們是可以和這些細菌病毒和平共處的,什麼時候得病,並非僅是細菌病毒多少的問題,很重要的一個病因是你自身的狀態,是不是給致病因子創造了生存發展的條件。
黃光武經絡保健操整套13式的設計,是通過敲(包括牽動、擠壓、按揉及拍打)經絡,調節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轉歸於『陰平陽秘』,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使我們是可以和這些細菌病毒和平共處,從而達到『治未病』的目的,盼大家能夠恆常的操練,確保個人健康。
然而,當我們染病或意外受傷,應向醫生求診或召喚救護車入院為佳。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30/4/2013撰寫
2013年4月29日星期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