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星期四
► 醫哲辨證:望聞問切
『望』、『聞』、『問』、『切』是中醫判斷患者的病情的基本診治方法。
『望診』是觀察患者的氣色和五官臟象。
『聞診』是診聽患者的聲息,醫師透過『聞診』得知患者的基本氣血強弱。
『問診』詢問患者的症狀,和患者患病和發病的經歷,醫師是需要細心聆聽患者的述說。
『切診』是中醫看病診察脈象的方法,一般用食、中、無名指等三指,按在患者手腕橈動脈肺經的寸口部,以檢查脈象的病情變化。有部分『良醫』間中會加按胃經頸動脈『人迎穴』的脈診或其他經絡的脈診,進一步瞭解肺經與其他經絡的脈象,才判斷症狀和開藥方或施針。
其實『望』、『聞』、『問』、『切』四診,用現代人的角度,可以簡化為『眼到』、『耳到』、『鼻到』、『口到』和『手到』;『望診』是醫師用眼去觀察,『聞診』是醫師用耳朵聆聽病人的表述,和用鼻的嗅覺感應病人是否有腥臭等異味,『問診』是醫師用嘴巴向病人查詢,『切診』是醫師用手指為病人把脈。個人認為『望』、『聞』、『問』、『切』四診,最核心的問題是醫師的是否『心到』,若醫師沒有專心於四診斷證處方,則非『良醫』的所為,只是容易製造『誤診』的庸醫。
人的生命是最複雜的系統,不可能簡單地把脈就能斷證確診,很多人都是因為情緒上的問題導致疾病,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比把脈、開藥複雜得多。精於『問診』的醫師,對判斷人性有非常深入的掌握,可以對患者的脾氣個性,為人處世明白透徹,對其病因有深入的認知。
『良醫』就會跟病人充分溝通,因為溝通得越好,問題就解決得越深入,治病的效能,便能更快更好。現代人的疾病跟生活習慣、情緒因素密切相關,『良醫』最終要解的是『人』的問題,『治心為先,治體為次』。
辨證:筆者面對我國祖先高度智慧的中華醫學,有深切的期望,冀能夠發揚光大,但坊間充斥着無數濫竽充數和無醫德的庸醫,實令人痛心。撰寫本文的用意,是提供病人分析醫師的優劣,和求診時有適當的選擇,對醫師的『醫德』和『醫術』的基本認知。
2013年9月11日星期三
2013年9月8日星期日
2013年9月5日星期四
► 醫哲辨證:四季養生
一般人對中國醫學有一個誤解,以為凡中醫都會叫人,一年四季,都須要早睡早起來養生。
『黃帝內經』認為,天地是按照陰陽消長規律運轉不息的,我們養生也必須按照這個規律適時調節。違反了這個規律,必將導致體內的陰陽失調,使身體生病。 春季:萬物發陳,人氣在肝。養生要晚睡早起,起床後要散步,呼吸新鮮空氣,穿著要寬鬆。夏季:萬物生機勃勃的季節,人氣在心。養生要晚睡早起,保持心情舒暢。 秋季:陽氣漸收,人氣在肺,養生要早睡早起,收斂精神而不使其外散,並且要適時進補,以免遭到陰氣的傷伐。
冬季:萬物潛藏,人氣在腎。養生要早睡晚起,遠離寒冷的刺激,注意保暖。
天氣、地氣、人氣與養生要點:
農曆1月至2月(立春西曆2月4日後),天氣生髮,地氣萌發。其氣在肝,要保持心情舒暢。
農曆3月至4月(清明西曆4月4日後),天氣轉盛,地氣上升。其氣在脾,飲食以清淡為主。
農曆5月至6月(芒種西曆6月5日後),陽氣盛發,地氣旺極。其氣在頭,飲食要清淡。
農曆7月至8月(立秋西曆8月7日後),陰氣上升。其氣在肺,少食生燥熱食物。
農曆9月至10月(寒露西曆10月8日後),陰氣轉盛,地氣避藏。其氣在心,注意保健。
農曆11月至12月(大雪西曆12月7日後),陰氣盛極,陽氣伏藏,地氣閉合。其氣在腎,注意節欲。
辨證:上述的養生法的醫理來源,是來自中國二千年前成書的『黃帝內經』,一般會懷疑是否適用於現代人呢?我們首先要瞭解其背景,及其醫哲理論,就可以將其應用於當下。
『黃帝內經』的養生和醫療理論,是以順應天時、地利和人和為核心,其實與現代科學的地球自轉、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和應用者所處的地球經緯位置有緊密的關係。
然而,『黃帝內經』的發源地是大中華地區,即是北半球的『溫帶』,故若應用者位於『西半球』的美國,則大致上是完全可應用的;若應用者位於北歐的芬蘭『寒帶』或東南亞的『熱帶』地區,則因為緯度的差異,日照和氣溫的差距,應用者需要因應地理環境來調節應用,方能達到預期效果;又如果應用者位於南半球的澳洲的話,其季節與北半球的大中華地區的,同一日子『寒熱暑冷』和『寒冷暑熱』,是完全相反的,應用時應該因應當地的實際環境,大幅度來調節應用,方能達到預期效果。
(編後語:由於本網頁的瀏覽者已經國際化,故作出上述辨證。)
2013年9月5日黃光武教練撰寫
2013年9月3日星期二
2013年9月2日星期一
2013年9月1日星期日
►《神武俠女傳》經絡保健類創新武俠小說
► (第一回 ~ 上篇) 華山論劍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9/1.html
► (第一回 ~ 下篇) 華山論劍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9/2.html
► (第二回) 時空交替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4730.html
► (第三回) 斗室療傷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1.html
► (第四回) 聾啞僕娋黃蓉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8.html
► (第五回) 思亂情迷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10/blog-post_15.html
► 醫哲辨證 (專輯)
► 凡土臟,取決於膽也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9678.html
► 導引術 (經絡操之始祖)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9.html
► 形意髓之『形』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16.html
►『形髓意』復康編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23.html
► 木桶理論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30.html
► 十二經絡保健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14.html
► 隨遇而安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7676.html
► 形意髓「髓」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8323.html
► 四季養生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5.html
► 望聞問切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12.html
► 穴位分布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8272.html
► 上工治未病
http://wongkwongmo.blogspot.hk/2016/01/blog-post_21.html
► 仿古創新編:損有餘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