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1日星期六
2013年8月30日星期五
2013年8月27日星期二
► 經絡保健:任脈
『任脈』在人體的前面,屬陰,主導人體手足六陰經,『任』有擔任、任養之意,『任脈』與全身所有陰經相連,凡精、血、津、腋均由其主管,故有『陰脈之海』之稱。
『任脈』主一身之血,『任養諸經』,亦是人體的生養之本。
對男性而言,若任脈有病,則『內結七疝』。現代中老年男性好發疝氣,多跟任脈血虛有關。
對女性而言,若任脈有病,則『帶下瘕聚』。女性的白帶、子宮肌瘤和不孕,多與任脈不通有關。陰血不足者,不能育胎;陽氣不足者,不能攝胎。現代不孕者日漸增多,也檢查不出毛病,其實不孕問題,多因任脈受損所致。
保健要穴:『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肚臍下3寸處,過去也稱『玄關』。它就人體內的閥門,將人體元氣關在體內不洩漏,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所在,和人體元陰、元陽的交關之處,為元氣的關隘,故稱『關元』,是『固氣保健』要穴。有醫書記載,南宋有個江洋大盜王超,得一高人指點,在每年夏秋之交,用艾條施炙關元穴千炷,久而久之,其人冬不怕冷,夏不怕熱,幾日不吃飯,也不覺得餓,臍下總像有團火。王超被捕後,因罪行重大,被處死,行刑後,剖開他的腹脘,發現有一非肉非骨之物,硬若堅石,這個東西就是用艾火炙出來的。
操作方法:可用艾條炙,也可用手指按壓。
日常保健要訣:『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肚臍正後方的後背「命門」上穴位。反方向重複。最少做50下,做夠做100下更好。提示:當手掌拍打至小腹及後背時呼氣。
保健運動:易筋經的『卧虎撲食勢』
『卧虎撲食勢』有以下步驟:
1. 雙手握固,放在腰間,身體向左轉。
2. 雙手放在胸前,向前撲出,撲出時用『虎爪』。
3. 撲出『虎爪』後,重心向後移動,兩手往回收一點,再向前撲出。
4. 上身往下腑,兩『爪』下按,虎爪撐地,後腿屈膝,腳趾著地。這時,前腳的腳後跟可以微微抬起,後腳的膝蓋將貼地而未貼地;然後再塌腰,胯向下用力,抬頭挺胸,眼睛盡量上看,就可把任脈打開。停留片刻後,再慢慢起身。相同的動作,右邊再做一次。
功效:可調理氣血、健腰腿;對任脈的恢復大有好處。
動作裡有一個挺胸、抬頭的動作,可以有效伸拉任脈;且要『虎爪』撐地,可刺激指尖上的經脈,調養氣血。而後腿展開,腳跟抬起,則可以充分舒展腿部,改善腰腿肌肉活動能力,發揮強健腰腿的功效。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27 / 8 / 2013撰寫
2013年8月26日星期一
2013年8月25日星期日
► 八段錦:背後七顛百病消
『踮腳後跟』的養生保效果甚佳,緊接著再把腳跟下顛,振振身體,就能鍛鍊脊椎。
八段錦的『背後七顛百病消』就是具有這種功效的動作。『背後七顛百病消』並非說腳後跟顛7次,就能袪除全身病痛。實際上,這個動作是八段錦的最後一個動作,其含意是:如果前面的動作都到位,再透過最後這個動作,就可以完全整治身體。
『背後七顛百病消』的具體步驟:
1. 兩腳併攏直立,指尖貼在褲縫上(風巿穴處),目視前方。兩腳跟提起,頭上頂,收腹提肛,兩肩微沉,動作略停一下。
2. 兩腳後跟下落,下落時,中間先緩衝一下。腳跟提在半空,停頓片刻後,再讓腳跟下落觸地。這個動作一起一落為1遍,共做7遍。
『背後七顛百病消』的功法要領:
1. 腳跟下落時,不能一次到位,中間必須有一個緩衝。否則,腳跟從高處直接落下,力量容易對小腦的震動過大。
2. 在提腳後跟再下落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上身的直立,即保持脊椎直立。如此,往下顛腳後跟時,就可以震盪脊椎和督脈,讓全身經脈的氣血通暢。
『背後七顛百病消』裡的『七顛』,做起來很簡單。就是腳後跟提起、放下,再提起、再放下,這樣一上一下總共做7次。這個動作裡含有什麼養生道理呢?反拳捶脊可震盪骨髓,背後七顛的道理也相同。它透過腳後跟的提起和下落,來震盪脊椎和督脈,激盪氣血,同樣可達到振髓的效果。人的骨髓裡藏的都是『精』,如果骨髓出現問題,人的造血機制,乃至身體各方面都可能嚴重受損。背後七顛不僅伸拉脊椎,還對脊椎裡的『精』進行修整。因此,動作看似簡單,可是大道內存,養生效果不可小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體的震動是有『頻率』的。在日常生活以及鍛鍊中,如果能以一個正確的頻率來對待自己的身體,身體的許多毛病就都能得到修復。但若只是胡亂活動,身體不因循規律去鍛鍊,生活,就有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害。
『腳趾抓地』可鍛鍊肝經:腳趾是『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交會之處,腳趾抓地,可以刺激循行在腳趾上的所有經脈,以調節相應的臟腑功能。因為肝主筋,因此,腳趾抓地就是在鍛鍊筋的功能,也就是鍛鍊肝經。
『吸氣提肛』可預防臟器下垂:氣機上提,必須要吸氣提肛。在『背後七顛百病消』裡,提踵的同時,也要配做吸氣提肛的動作。提肛是提會陰的一個婉轉說法。『提會陰』是養生回春術,可延緩衰老。人體衰老有一個現象,就是全身臟器會下垂。例如,臟腑下垂、子宮脫垂、痔瘡等,這都是因為人的內臟收攝不住,是陰陽俱虛的表現。陽氣不足,人體器官就收攝不往;陰氣不足,體內的臟器就會萎縮。因此,如果我們能經常做提肛的動作,有提升的功效,可有效防治臟器下垂。做提肛動作時,一定要配合呼吸進行鍛鍊,即要慢慢地吸氣,把肛門往上一點一點地提。吸氣提肛後,要屏息一會,讓氣機在體內流轉,按摩臟腑。
『屏息定式』可防病治病:屏息很重要,為什麼傳統健身術叫『氣功』?因為它不僅練『形』,也練『氣』。平常伸拉經脈,活動手腳、腰背等,都是在運動身體、鍛鍊筋脈。真要說防病治病的效果,大多是靠動作裡的『屏息』。在健身氣功裡,大多重要的核心動作後,都有一個停頓、屏息的環節,即所謂『定式』。所謂『定式』,就像我們平常照相時擺POSE一樣,要擺好動作,定1至2秒的時間。
『提腳後跟』可防治攝護腺炎:提腳後跟的動作,可有效鍛鍊腎和膀胱,防治攝護腺、腳跟痛等病症。關於腳跟痛,許多人認為是腳跟骨刺所造成。中醫認為是腎和膀胱的虛證,因為人在更年期時,腎和膀胱開始虛弱,最易出現腳跟痛。有的人能夠順利安渡此階段,有的人則因耗散太過,連帶的疾病就浮現。提腳後跟對男性養生尤為重要。男子小便時,若能常提腳後跟,可多少防治攝護腺疾病。提腳後跟簡單易行,我們排除買菜、超市結賬、等車時,都可以做這個動作。
(編後語:八段錦保健的資料來源,是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曲黎敏教授的著作。
各網友若需要較深入了解『八段錦』的法門,請查閱曲黎敏教授或其他名家的著作。)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25/8/2013 撰寫
2013年8月24日星期六
► 保健小知識:手掌保健操 (俗稱十巧手)
1. 雙手握拳輕輕相踫36下,刺激位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合谷穴。
2. 雙手攤開掌心向上,雙掌輕輕相踫36下,刺激尾指的後溪穴。
3. 雙手攤開向上,手腕輕輕相踫36下,刺激大陵穴。
4. 左右手虎口互相輕踫36下。
5. 除拇指外8指輕扣互相敲打36下。
6. 左手握拳輕輕敲打右手掌心36下,後右手握拳輕輕敲打左手掌心36下。
7. 雙手手背互相敲打36下,刺激手背的三焦經,促進內臟健康。
8. 雙手合十互相磨擦36下,令手掌發熱後掌心敷眼眶。
9. 雙手拍掌36下,刺激掌心穴位。
10.『2+5』十字掌:雙掌交差相疊成「十」字模樣,第2掌骨和第5掌骨互相敲打,按個人需要敲打不同穴位(掌骨上段近手指屬頭肩頸、中段屬胸腹、下段近手腕屬腰腿足),以作治療及保健。
黃光武教練啟
► 保健小知識:簡易腳部運動
動作要領:
1. 平卧正躺姿勢,雙腳掌向左右兩側外展,然後內收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64下。
2. 平卧正躺姿勢,雙腳腳趾向前向下方按下,然後輕輕放鬆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64下。
3. 平卧正躺姿勢,雙腳掌向前方按下,然後內收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64下。
4. 平卧正躺姿勢,單腳輪流屈膝(至(小腿與大腿成直角及大腿與上身成直角)小腿與大腿成直角及大腿與上身成直角)後,再向前伸直,然後回正,重復緩緩的運動,共64下。
以上的運動可於睡前和早上起床之前,各做1次,尤以早上這一次效果最好。持續2至3天,等熟練以後,開始配合吐納呼吸法,一呼一個動作,一吸一個動作,愈放鬆愈好並逐漸用意念帶動着氣環繞全身;整個腳功運動以越慢和越鬆者效果越好,10分鐘做完者,比5分鐘完成者有效果,15分鐘做完成者又比10分鐘做成完者更好,持之以恆後,會有理想效果。簡易腳部運動對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腰背痛、膝蓋痛或屈膝不利者、平常腳跟痛、腳踝痛者、或到傍晚時雙腳會浮腫者、腳氣者,練完十天後會覺得改善。長期操練,也可以防治失眠、高血壓、神經衰弱、便秘、婦科疾病或五臟六腑毛病,還可提高免疫功能,延長機體達到長壽的功效。
(資料來源:美國洛杉磯梁智鈞醫師)
黃光武教練啟
2013年8月21日星期三
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
► 經絡保健:督脈
『督脈』在人體的後背,屬陽,主導人體手足六陽經,『督』有總督、總攬之意,『督脈』總督一身的陽脈,具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故有『陽脈之海』之稱。當十二經脈氣血充盈,就會溢到任督二脈,任督二脈氣機旺盛,則會循環作用於十二經脈,所以,『任督通則百脈皆通』。
『打通任督二脈』其實是一個錯誤觀念。按《黃帝內經》所述,可以瞭解十二經脈與任督二脈的循環次序。經脈的流注從肺經開始,依次循環到肝經,再由肝經入胸,上行經前額到頭頂,再沿督脈下行至尾閭,經陰器而通任脈上行,然後再回流注入肺經。
《黃帝內經》中說:『此營氣之所行,逆順之常也。』按照《黃帝內經》所述,任督之氣是在人體自然運行的,每一個正常人,其任督二脈本來就是通的,何需再打通任督二脈呢?
保健要穴:『命門穴』
命門穴位於腰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即肚臍的正後方),是人體的長壽大穴。包括『腎陰』和『腎陽』兩方面。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命門之火就是人體陽氣,從臨床來看,命門火衰的病,與腎陽不足證多屬一致。補命門的藥物,又多具有補腎陽的作用。
經常擦『命門穴』,可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延緩衰老。疏通督脈上的氣滯點,加強與任脈的聯繫,促進真氣在任督二脈的運行。
主治:陽痿、遺精、脊強、腰痛、腎寒陽衰、行走無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腫、耳部疾病等症。
日常保健要訣:『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肚臍正後方的後背「命門」上穴位。反方向重複。最少做50下,做夠做100下更好。提示:當手掌拍打至小腹及後背時呼氣。
保健運動:八段錦中的『兩手攀足固腎腰』
『兩手攀足固腎腰』的具體步驟:
1. 雙手上舉:兩腿挺膝伸直站立,雙手向前、向上舉起,掌心向前,目視前方。
2. 雙掌下按:雙掌下按至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對,目視前方。
3. 雙掌插腋下:雙掌掌指順腋下向後插,目視前方。
4. 前俯摸腳面:雙掌心向內沿脊椎兩側,向下摩運至臀部;然後,上身前俯,兩掌繼續沿腿後向下摩運,手掌經過腿的兩側,一直向下,直到摸到腳面;這時,抬頭、塌腰、目視前方。做這動作有困難者,不必勉強,手心盡力向下即可,保持雙腿直立。
5. 起身還原:雙掌從腳面向上、向前抬起;用手臂帶動上身起立。掌心向前,目視前方。這個動作一上一下為1遍,共做6遍。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20 / 8 / 2013撰寫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