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1日星期日
► 保健小知識:耳朵保健
人體這兩片耳朵,其分佈的穴位是最為密集,多不勝數,而且這些經絡穴位也都通往全身,因此,做耳朵保健操,對全身都有保健作用。
1. 上心腎相交:掌心朝後中指插入耳孔裡面的「聽聞穴」,後掌心慢慢轉移朝前,中指鎖死在裡 頭(做成負氣壓),突然拔出會,會聽到『轟』一聲,反復6下。中指中沖穴屬手厥陰心包經的井穴,耳為腎之官,故稱為『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心火下來,腎水才能上去。
2. 將兩手的食指和中指夾住左右兩耳耳根,然後上下來回的推拉摩擦36下。俱調節血壓之效。
3. 兩掌掌心將兩耳蓋住,兩手的食指放中指上,用力在腦後『枕骨』彈下來,因此會聽到『轟』的聲音,故取名『鳴天鼓』,敲36下左右。腦後『枕骨』屬足太陽膀胱經,有排毒和防治頸椎炎症功能。
4. 下心腎相交:用右手的掌心搓左腳的足底腳心,和用左手的掌心搓右腳的足底腳心。手心『勞宮穴』對腳心『湧泉穴』,兩腳一盤,對搓就行,這樣每天晚上搓幾百下,對長者控制血壓非常有好處,耳朵的毛病也會自然改善。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啟
2013年3月29日星期五
► 保健小知識:眼睛保健
眼睛的周圍有睛明穴、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瞳子(骨翏)穴及四白穴等穴位,要保養眼睛必須每日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只要恆心的實行,便可防止近視、老花、亂視、結膜炎和白內障等視力衰退和眼疾。
步驟一:首先將雙手的中指互相摩擦十幾下,感到中指指腹發熱時閉目,即刻按近鼻樑兩旁的睛明穴,由睛明穴→攢竹穴→魚腰穴→絲竹空穴,及瞳子(骨翏)穴→四白穴→睛明穴上推按,剛好成一個橢圓形的旋轉,旋轉推按36圈,力量不要太大,也不要太輕,完成後不要即時張開眼睛,等約一分鐘後才張開眼睛;在還未張開眼睛的時候,又以雙手的姆指在太陽穴位置,作小圓圈旋轉按揉36圈(有寧神之效)。
步驟二:做九式護目操(每日有恆心操練3次,不獨能治白內障,且是保護眼睛不會退化之良方)。
1. 雙手掌心向上,尾指掌邊平踫36下。
2. 雙手掌背向上屈姆指,食指掌邊平踫36下。
3. 右手握拳擊左手掌心36下,後反方向擊36下。
4. 右手握拳用拳邊擊打握拳左手的拳背36下,後反方向擊36下。
5. 雙手握拳掌心向上,尾指拳邊平踫36下。
6. 右手握拳用拳邊向下擊打握拳左手的虎口(即合谷穴的位置)36下,後反方向擊36下。
7. 雙手掌背向上,平伸左右手上下交义擊36下。
8. 雙手遮眼,眼珠順時針轉36圈,後逆時針轉36圈。
9. 雙手一齊拉耳珠36下。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30/3/2013撰寫
2013年3月28日星期四
2013年3月27日星期三
► 保健小知識:損有餘而補不足
道德經的十字短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我國祖先高智慧俱哲理的金句;當然其道理可以應用在許多方面的範疇,但筆者在本文只應用於經絡保健和自然療法的詮釋。
在六七十年代,本港武俠小說大行其道,不少膾炙人口的著作,個人非常欣賞查良鏞先生(筆名金庸)的『天龍八部』,吐蕃國師鳩摩智和段譽於枯井底污泥處的情節,鳩摩智是個天賦極高的僧侶,本身已經武功極高,但對武學太『貪』太『痴』,以致內息絮亂,走火入魔不能自拔,達痛不欲生之境,段譽對武功『恬淡虛無』,無心學武,但巧習『北冥神功』;鳩摩智和段譽於枯井底中,兩人生死相拼,巧妙地段譽使用『北冥神功』吸走鳩摩智畢生功力,令鳩摩智的頑疾即時治癒,得享天年。
武功高強是原本是美好的,可以強身和保家衛國,但凡事都會有過猶不及的負面效果;同樣,現代城市人物質非常豐富,俱營養的食物若過度進食,雖然食品中的疍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他命和礦物質,都是身體不可或缺的養份,但過量地吸收,本身的新陳代謝機能下降(一般女士28歲和男士32歲以後)時,營養之物積聚變成身體的有害物質,成為毒素或結石或腫瘤;『損有餘』即是要排除過剩之物,『而補不足』是針對營養不良者而言,本港營養過剩者居多,故頑疾和惡疾有年輕化趨勢,就是箇中道理,至於營養不良者少之又少;故一般中醫師會開出排毒為先的治病處方。
書中段譽的『北冥神功』是主導十二正經和任督兩脈的逆向運行的內功,中醫的經絡理論是『順為補』,『逆為瀉』,相信作者是用中醫的經絡理論來創作吸走他人功力的情節;然而,經絡保健操的保健原理,完全依據『損有餘而補不足』的醫療原則,經絡血氣暢通俱調理身體機能,可以瀉其剩和補其缺,『瀉其剩』的原理是鮮血從血管運走壞死及不良的細胞和過剩脂肪,增其新陳代謝機能,腸臟和肛門排毒和排出糟粕之物,尿道、汗腺亦俱其排泄和排毒功能;至於『補不足』是因血氣適度運行,健脾開胃,有足夠能力運化水穀精華,適度吸收養份,補機體之不足,故較一般藥品單向性功效為佳,並且『上工治未病』,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相信人人都會明白。
平時多些注意身心健康,均衡的飲食和多做『帶氣運動』,『黃光武經絡保健操』是最俱保健效益的運動其中之一,故推薦給大家操練。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啟
2013年3月27日
2013年3月25日星期一
► 保健小知識:艾炙保健(補腎及防更年期不適)
艾炙是幾千年來中國人保健、強身壯體、延年益壽的方法;俱未病先防、養生保健之功;艾草藥性辛溫,燃燒均勻,火力溫和,熱氣芳香入脾、腎、肝三經,溫補虛衰之腎陽,溫通郁滯之諸經,祛除病邪,延壽緩衰。
每晚艾炙─關元穴5分鐘、命門穴及左右腎俞穴各2分鐘、左右腳足三里穴各3分鐘,溫炙後飲半杯溫水。
關元穴─肚臍正中下3寸位置(即肚臍除姆指外4手指橫距)。
命門穴─肚臍對正背脊脊椎位置。
腎俞穴─命門穴旁開1.5寸(即2手指橫距)。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及脛骨旁1指橫距。『黃光武尋找足三里穴的簡單法:(右三里穴)右掌心貼右膝蓋骨,中指和食指分別向兩旁伸直夾住脛骨,中指指尖的位置,若稍用力按壓,有酸、麻、脹或痛的感覺,就是足三里穴。』
溫馨提示:艾炙在有抽氣設置的室內進行為佳,不心火種,量力而為,避免灼傷體表。
黃光武教練啟2013年3月25日
2013年3月24日星期日
2013年3月23日星期六
► 保健小知識:保健操應用系列(十)─下肢截癱
前言:『經絡』是人體運行全身氣血,連絡臟腑肢節,溝通內外表裡的內有結構。亦是人體生命之河,疏通它,就能遠離疾病,常保健康,『黃帝內經』有云:「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我們可以透過運動、按壓及拍打,來疏通經絡以收養生保健之效。然而,下肢截癱人士,亦可透過下列經絡保健操來調養身體。
現提供經絡穴位保健操9式及效益簡介如下:
1. 伸展頸椎關節及肩關節:先以拇指頂下頷,使頭部盡量仰後,稍停1至2秒鐘,後頭用力向下,下頷貼近前胸,稍停1至2秒鐘,反復10次;頭頂百會穴向天,頭向左轉動後,稍停1至2秒鐘,後向右轉動後,稍停1至2秒鐘,反復10次。 兩臂向兩側伸開平肩,屈肘手背向天鬆腕垂掌,肘臂向前及後打圈各10次,帶動肩關節轉動。兩臂直垂,以胸椎為軸,肩部向前及後打圈各10次,牽動肩胛骨的肌腱及周圍的經絡。伸展手掌關節:上肢平肩前伸,以手腕為軸,順時針及逆時針轉動各20轉。防治頸椎病、疏通頸部、肩部及上肢經絡。
2. 心腎相交、鳴天鼓:掌心朝後中指插入耳孔裡面的「聽聞穴」,後掌心慢慢轉移朝前,中指鎖死在裡頭,突然拔出,聽到『轟』一聲,反復6次;後將兩手的食指和中指夾住左右兩耳耳根,然後上下來回的推拉摩擦18下。兩掌掌心將兩耳蓋住,兩手的食指放中指上,用力的彈下來,因此會聽到『轟』的聲音,故取名『鳴天鼓』,敲36下。對耳部及心臟和腎臟有保養效能,並有強本固腎之效。
3. 叩齒、攪滄海:上下牙輕輕相叩50下後、舌在口腔上及下齒齦外周,從左向右,從右向左,各轉動10次後,產生津液,分3口緩緩咽下。有健腦及助脾胃消化功能。
4. 眼睛轉動:頭身保持不動,開始轉動雙眼,從左→上→右→下→左轉10次,閉目休息5秒鐘,然後反方向轉10次,再閉目休息5秒鐘。有減免患白內障及明目之效。
5. 掐揉頭額及梳刮頭頸:兩手各指尖平置於雙眉至太陽穴一線,輕輕掐揉包括印堂穴、攢竹穴、絲竹空穴和太陽穴約20秒,然後逐漸平行向上沿額部→頭頂→枕部的方向逐步推進,並一路用力掐揉各處,推進至枕部後,兩手緊挨着顱骨,以雙拇指加力按揉風池穴約20秒(做2次)。兩手各指尖平置於額頂髮際前約1 寸的位置開始,五指微張向後梳理,至枕骨時改用掌邊或掌背,刮後頸的風池穴和翳風穴,反復20次。疏通頭部經絡,對頭痛、頭暈、失眠及記憶力減退等等,有一定的療效,並有護髮、提神、醒腦和明目的功效。
6. 推搓面部:用雙打中指指腹推搓的手法梳理面部20下,再按照印堂→髮際→鼻翼兩側→口角→再回到印堂的順序,在推搓過程中,應對印堂穴、睛明穴、四白穴、迎香穴、地倉穴等穴加力,來回推搓30次。改善面部氣血運行,俱美容及增強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
7. 推搓胸腹:用雙掌沿着胸腹正中線,稍微用力,自上而下不斷向左右畫圓圈,雙掌向上時吸氣,雙掌向下時呼氣。即對胸腹部進行自我按摩,大包穴、乳中穴、乳根穴、上脘穴、中脘穴、神闕穴、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天樞穴等穴,來回20次。改善心血管、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統的功能。
8. 橫拉後頸:頭向左轉,右手從右方放於頸後直至左下頷,用整個手掌將後頸捏緊,然後稍用力往回拉,頭同時慢慢向右轉動至正前方為止,接著反方向橫拉後頸,來回20次。改善頸部肌肉的血液循環,對頸椎病有防治效能,及調節高低血壓和防禦風邪侵體。
9. 手三陰經及手三陽經的拍打:有助心肺功能、血氣運行及預防心血管病患。順次是a.手太陰肺經、b.手陽明大腸經、c.手少陰心經、d.手太陽小腸經、e.手厥陰心包經和f.手少陽三焦經。
a.手太陰肺經:肺經起於「中府」、「雲門」穴,然後沿著手臂的內側上緣往手掌走,最後走到大姆指指甲外緣處「少商穴」;先用右手魚際揉左胸中府穴至雲門穴,至肩膀改右手握拳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的第二指節拍打,沿天府、俠白、尺澤、列缺、太淵、魚際、至少商穴止。
b.手陽明大腸經:大腸經起於食指指甲外緣處「商陽穴」,然後經虎口「合谷」,沿著手臂的外側上緣往肩膀,經偏歷、曲池、肘(骨翏)、臂臑、肩隅(巨骨至迎香與拍打無關暫不細表);用右手掌內五指拍打左手商陽穴,然後經虎口「合谷」,沿偏歷、曲池、肘(骨翏)、臂臑、至肩隅穴止。
c.手少陰心經:心經起於心中,從腋下「極泉穴」沿著手臂內側下部向下行走,經少海、通里、神門、少府、止於小指內側指甲旁的「少沖穴」;先以右手中指彈撥極泉穴,後改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按壓/或右手握拳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的第二指節拍打,沿著手臂內側下部向手指,經少海、通里、神門、少府、至少沖穴止。
d.手太陽小腸經:小腸經起於小指外側指甲緣處「少澤穴」,掌、手、肘及臂外側下部向上行走,經後溪、陽谷、養老、支正、小海、肩兌、臑俞(天宗、曲垣、肩外俞及肩中俞等與拍打無關暫不細表);用右手掌內五指拍打左手小指少澤穴,然後經後溪、陽谷、養老、支正、小海、肩兌、至臑俞穴止。
e.手厥陰心包經:心包經起胸口「天池穴」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內側中綫經天泉、曲澤、卻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至中指末端「中沖穴」;先用右手魚際揉左胸天池穴,至肩膀沿上臂內側中綫經天泉穴,改右手握拳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小指的第二指節拍打,沿天泉、曲澤、卻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至中指的中沖穴止。
f.手少陽三焦經:三焦經起於無名指外側指甲緣處「關沖穴」,沿掌背、腕、手、肘及臂外中綫向上行走,經中渚、陽池、外關、支溝、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骨翏)穴(之後的其他穴位與拍打無關暫不細表);用右手掌內五指拍打左手無名指的關沖穴,沿掌背、腕、手、肘及臂外中綫,經中渚、陽池、外關、支溝、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至肩(骨翏)穴止。
備註:經絡拍打初練者易輕力拍打,待熟練及有自信後,因應個人需要和喜愛加力拍打;拍打以經絡走向『離穴不離經』為准,並持之以恆始達保健袪病養生之效。
黃光武教練啟2013年3月24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