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4日星期日

►『告別』家居廢物回收


















筆者是非牟利團體『回收動力』的前線工作者,近十年來,致力在各區推行家居廢物回收『以物易物』的活動,冀能為香港的環保『減廢』運動,盡點綿力,在多個居苑定期舉辦回收活動,經筆者親自處理回收的家居廢物總重量,已超過五百公噸,窮多年的艱苦,仍敵不過市場萎縮的客觀環境惡化,無奈!於2016年2月份結束所有的回收活動。

港府表面上非常支持發展環保工作,但實際上的運作,可謂乏善可陳,問責官員最關注是『三堆一爐』是否能獲立法會通過其撥款申請。而環保業界的慘淡經營,面對租金昂貴,最低工資,運輸等成本上漲,和成品價值下跌及市場的萎縮,則視若無睹。早年由林鄭高唱入雲的十億元的環保基金和近年多項的環保回收計劃,如區區都有的環保回收站暨社區環保教育中心,玻璃回收計劃,廢膠回收計劃和廚餘回收計劃等等。可惜,環保基金的申請和使用方面,完全忽視業界的實資訴求和與業界脫節,從業者一般不懂得如何申請資助,或無能力達到申請資助的門檻,如五百萬元的配對資助計劃,要求申請者先存放一千萬元的現金(即使申請者運用銀行等額的信貸,亦會被拒),由環保署定期監察,資助期內分期注入使用金額的半數,並以五百萬元為上限;業界都是以商業運作,何來有千萬元現金的營運者,即使有此財力的業內機構,亦不會稀罕如此嚴苛的資助!除非本身是善堂。

環保署重視門面,多於實際的持續性營運能力,近年能夠得到數以千萬元的環保基金資助,和免費撥地營運的機構,相信是只有『仁愛堂』的環保回收園,但該機構在社福、教育和醫護方面,都非常出色,但回收廢膠方面,非其所長,加上近年國內限制再生膠料進口,和石油價格不斷下降,石油副產品塑膠的售價,比一般再造廢膠成本,還要低廉,回收廢膠無利可圖,過半的廢膠還原生產線已經停止運作,故仁愛堂的環保回收園,早已廢膠堆積如山,現已經暫停或部份停止收集,由環保教育基金資助的各區環保回收站之廢膠,筆者懷疑往後堆填區將會是全港的廢膠的歸宿?

環保署近年推廣玻璃回收計劃,無疑回收後的玻璃,可壓碎後加工製成磚塊,由於該成品無黏力和無拉力,一般只適合做地磚,故本港的建築業,不甚使用!廚餘回收方面,環保署推薦廚餘可製魚糧,但該成品只適合粗生低價魚作部份飼料,到底本港尚有多少飼養魚的魚塘和會採用呢?今年推廣的年花回收,亦將會是個攪笑工程,年花未能入土再次種植生長,唯有堆積後加工處理造肥料,本港尚有多少的農場在耕種在運作中呢?令人懷疑!

黃光武─回收動力營運總監
2016年2月14日

2016年2月12日星期五

► 仿古創新編: 養生功 (二)




















黃光武經絡保健操的設計編排,均以學員的安全操練為首要,故與孫思邈的養生功有些異同之處。

腰常擺: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肚臍正後方的後背「命門」上穴位。反方向重複。最少做50下,做夠做100下更好。提示:當手掌拍打至小腹及後背時呼氣和發聲為佳。這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筆者將此動作,編入入門班外的經絡『拍打任督丹田命門』部分(本文暫不論述),由於現代都市人腹背肌肉力量欠佳,容易患上椎骨錯位,擺動腰部力度過大時,容易扭傷腰背,故經絡保健操有以下的編排:

伸展腰部關節:雙手先放在背後腰部骶骨兩旁,握拳掌背上下擺動按摩八(骨翏)穴,來回36次,然後握拳掌背按腰椎兩旁的腎俞穴,腰部前後擺動20次。

提示:先按摩八(骨翏)穴等同在腰背落潤滑油,補腰補腎及防治慢性腰腿痛。

膝常扭: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這動作可以強化膝頭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要由雙腳做起。

伸展膝部關節:雙腿分開同肩寛,膝關節微曲,雙手食指及中指緊扣左右膝眼及犢鼻穴,拇指、無名指、尾指和魚際緊握按膝蓋的肌腱,同時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轉動膝關節10圈。提示:疏通下肢經絡,防治膝關節疼痛。

目常運:                                                                            
(A)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複3次。
(B) 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

這動作可以強化眼睛,糾正近視和懶視。

由於有專業眼科醫生認為,過度用力睜眼和眼珠打圈,有少部分人容易眼睛的微絲血管爆裂之虞,故筆者有以下的改動:

眼睛轉動:頭身保持不動,開始轉動雙眼的眼珠,從左→上→右→下→左轉10次,閉目休息5秒鐘,然後反方向轉10次,再閉目休息5秒鐘。提示:有減免患白內障及明目之效。
編輯所限,下期待續

編後語:筆者需要得到網友的支持和鼓勵,積極留言表達意見,給我思維上有所動力,謝謝。                                    
                                     
黃光武教練敬啟
於2016年2月12日

2016年2月9日星期二

2016年2月8日星期一

2016年2月5日星期五

► 仿古創新編: 養生功 (一)
























歷代的養生功中,筆者認為孫思邈的養生,是值得我們仿傚和學習。    

孫思邈,被世人稱為藥王孫天醫,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生,亦是氣功養生的實踐家。他在西魏時代出生,卒於唐代,經歷魏、晉南北朝、隋代和唐代等多個朝代,相傳他活141歲才仙遊,可見他的長壽心得,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孫思邈少時因病學醫,博得經史家百學說,隋唐時曾推拒當官,唐太宗更親自上山拜會,名噪一時。不過,更為出名的,是他總結了唐代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編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部醫學巨著。

筆者最嚮往,不是《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部醫學巨著,而是孫思邈始創的十三式的養生功。雖然,這是孫思邈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創造,但經過千百年來的考驗,俱科學化和實用性,除養生延壽外,更達到預防現代人的都市病,和提供操練者的自然治療疾病的功能,是不可多得運動治療法的啟蒙老師。    筆者的經絡保健操當中,有不少是根據孫思邈的養生功的基礎理論,仿傚後加上鑽研,及個人對人體運動生理的認知,成為經絡保健操的藍本,編撰出『黃光武經絡保健操』供坊眾自行學習和操練,以強身健體之用。

孫思邈的養生功中的髮常梳、目常運、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頭常搖、腰常擺和膝常扭,都有部份應用在『黃光武經絡保健操』中。

頭常搖: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至不能扭動為止,稍停後緩緩恢復原位,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複做6次。 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

人體的頸項有七節的頸椎,而且是神經組織分佈最多及最密的部位,如第一頸椎有頭部血液循環、腦下垂體、頸皮、臉、眼、鼻、喉、交感神經系統,第二頸椎有耳、鼻、喉、口腔,第三頸椎有咽、頸、肩、交感神經、橫隔膜神經,第四頸椎有頭部肌肉、臂,第五頸椎有食道、氣管、肘、聲帶,第六頸椎有甲狀腺、副甲狀腺、腕、頸部肌肉、扁桃腺,第七頸椎有姆指、甲狀腺、氣管、食道等等神經組織的分佈,故頸項的保健運動非常重要。

頸椎是背椎中,唯一能夠上下、左右和二側有限度擺動脊椎,又是全身經絡氣血和神經的交滙處,亦是人體筋腱較為脆弱的地方;頭常搖一次過牽動6組頸項筋腱靭帶,對初學者、長者和部份亞健康人士,容易有創傷靭帶的風險;故筆者編撰『黃光武經絡保健操』時,傾向採用歐美的熱身運動之頭頸動作,分成3組伸展頸椎關節動作,每次動作只是牽動2組頸部靭帶,既保障初練者免受到意外的創傷,又可以達到孫思邈養生功中頭常搖的功效。

編輯所限,下期待續

編後語:筆者需要得到網友的支持和鼓勵,積極留言表達意見,給我思維上有所動力,謝謝。
                                   
黃光武教練敬啟                                    
於2016年2月5日

2016年1月30日星期六

► 黃光武教練一筆定江山




► 仿古創新編: 損有餘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我國祖先高智慧俱哲理的金句;當然其道理可以應用在許多方面的範疇,筆者現應用於經絡保健操的自然療法詮釋。

現代城市人物質非常豐富,營養的食物若過度進食,雖然食品中的疍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他命和礦物質,都是身體不可或缺的養份,但過量地吸收,本身的新陳代謝機能下降(一般女士28歲和男士32歲以後)時,營養之物積聚變成身體的有害物質,成為毒素或結石或腫瘤;『損有餘』即是要排除過剩之物,香港人營養過剩者居多,故頑疾和惡疾有年輕化趨勢,就是箇中道理,至於營養不良者,少之又少;故一般中醫師會開出排毒為先的治病處方。

據『呂氏春秋‧古樂』記載,堯舜時期,洪水氾濫成災,陰雨連綿,空氣潮濕,沼澤遍佈;氣候令人心情陰鬱,且由於長期生活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下,人們體內氣血瘀滯、筋骨萎縮、足部腫脹、行動困難;為緩解病痛,堯帝便編排出一種舞蹈,教人透過舞蹈,來活動全身關節,疏通經脈。堯帝所創的舞蹈,能宣導人體氣血,袪除水濕之氣,進而根治許多病痛;其實這種方法,就如大禹治水採取疏導江河的方法,有效控制洪水氾濫;古人對待人體,就如同對待天地江河一般,可謂順應生命的自然規律,非常有智慧。故『舞』是『導引術』的前身,經歷代養生家長期鑽研,逐漸賦予導引術更多的醫學內涵,使其更加俱防治病痛的功能。『導引術』則是『經絡保健操』的鼻祖。

『黃帝內經‧異法方宜論』中的治療方法,是根據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性的差異,及易患病的類別,而列出『砭、針、炙、藥』和『導引』的療法,內經的理據:我國中原地區,五行屬土,地勢平坦,食物品種繁多,生活富裕『雜食而不勞』,易患痿厥寒熱,故主張使用導引療法。

現代人亦是食物品種繁多,生活富裕『雜食而不勞』,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血管積蓄過多脂肪和臟腑積聚大量毒素,是需要適度排出體外,否則會各種病痛纏身;然而,病發後求醫問診,當然是補救的必然之事;但為何!不在病發前做點功夫呢?經常操練『經絡保健操』,可以令到全身經絡血氣暢通,提升自身的新陳代謝和免疫系統機能,有秩序地燃燒過剩脂肪,同時會將積聚體內的和臟腑內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點點滴滴的清除功能(但過程是較為緩慢的,但需要持之以恆的操練)。溫馨提示:除了練習『經絡保健操』外,還需經常做自身喜好運動和均衡飲食的配合。

編後語:筆者計劃會在往後的日子裡,繼續地發表經絡保健心得,但需要得到您們的支持和鼓勵,積極留言表達意見,給我思維上有所動力,謝謝。

黃光武教練敬啟                                    
於2016年1月30日

2016年1月24日星期日

► 黃光武教練華誕


► 上工治未病




















『上工治未病』的意思是指我國古代高級醫家(即醫師),能夠在求診者在未發病前,已經着手治癒,其道理與現代西方醫學界所提倡的『預防勝於治療』,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一般人在未發病或者在未有身體出現大問題的時間,是不會去求醫問診的,但科技發達令人生活在豐衣足食和醫藥進步中,人均壽命延長,同時,多數人忘記了健康的起居生活,和均衡的飲食的重要,故心血管疾病、腫瘤科疾病和身體機能退化等疾病及各式各樣的老人病痛,有年輕化的趨勢。
       
『經絡』是人體運行全身氣血,連絡臟腑肢節,溝通內外表裡的內有結構。亦是人體生命之河,疏通它,就能遠離疾病,常保健康,中醫古籍:「經脈者,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筆者近年專心研習中華醫學中的經絡理論,並崇尚自然治療法,故仿古創新,編撰《黃光武經絡保健操》,應用在日常活起居運動上,除保健外,更加探索鑽研,以不針不葯的自身運動復康治療,我們可以透過運動,使有關的經絡穴位,受到牽動、擠壓、按揉及拍打,來疏通經絡來達到養生保健之效。期望您們都成為自身的醫護者,能夠自行做到『上工治未病』。

除了練習『經絡保健操』外,還需經常做自身喜好運動和均衡飲食的配合。

編後語:筆者計劃會在往後的日子裡,每星期1篇的有關經絡保健心得文章發表,但需要得到網友的支持和鼓勵,積極留言表達意見,給我思維上有所動力,下期的文章,將會是探討經絡保健操『損有餘』的排毒效能。
                                 
黃光武教練敬啟                    
於2016年1月24日

2015年12月31日星期四

2015年12月24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