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9日星期一

2013年4月26日星期五

► 保健小知識:肩肘保健運動






















上肢的肩肘是『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樞紐和活門,血氣的流暢與否,肩肘關節筋脈非常重要,故肩肘保健運動以伸展為主,牽引經脈為輔。

1.伸展肩肘關節:兩臂向兩側伸開平肩,屈肘手背向天鬆腕垂掌,手指隨意置於胸前,以肩為軸,肘臂向前及後打圈各36次,帶動肩關節轉動。兩臂直垂,以胸椎為軸,肩部向前及後打圈各36次,牽動肩胛骨的肌腱及周圍的經絡。提示:疏通肩部經絡,防治肩周炎。

2.甩手蹬腿:雙手前甩過頭頂,同時吸氣,接著自然從胸前沿體側向後盡量甩動,雙同時蹬起(提脚跟)兼呼氣,以前腳掌支撐身體,保持直立姿勢,頭用力上頂,足跟回落時稍為緩慢,着地後全身放鬆;反復練36次。提示:甩手牽動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蹬腿牽動足太陽膀胱經和足陽明胃經。   

(初學者可以用分段和分解方法進行學習,將一式分為三段和分解動作進行學習:           
A. 單練甩手:雙手平肩垂下,動作是雙手前甩過頭頂,同時吸氣,接著自然從胸前沿體側向後盡量甩動,同時呼氣,然後放鬆還原雙手平肩垂下,為1下,做12下。                       
B. 單練蹬蹆:雙手平肩垂下,蹬起(提脚跟)兼呼氣,以前腳掌支撐身體,保持直立姿勢,頭用力上頂,足跟回落時稍為緩慢,着地後全身放鬆,為1下,做12下。和                      
C. 合併甩手蹬蹆:雙手平肩垂下,雙手前甩過頭頂,同時吸氣,接著自然從胸前沿體側向後盡量甩動,雙同時蹬起(提脚跟)兼呼氣,以前腳掌支撐身體,保持直立姿勢,頭用力上頂,足跟回落時稍為緩慢,着地後全身放鬆,為1下,反復練12下。)

3.以形導引:導引圖『或問:氣不能舒如何?曰:正立權謹,兩手擎止,徐行百步,閉息叩齒,以運氣足,遂止其鬱結之患而自釋矣。』                                              

內容及動作要領:有人問:身體氣機不得舒展怎麼辦?回答:正立站定,兩手翻掌上撐,伸拉一下手臂上的三陰經和三陽經,再慢百步,然後屏息叩齒(約36下),以使氣足,如此即可疏通鬱結的疾病,並使全身舒泰。                   

編後語:筆者不學無術,擅自撰寫論辨數十篇醫療保健文章,請勿見笑,唯盼大眾瀏覽,將整套『黃光武經絡保健操』或部份段落的保健操,應各人所好,各取所需,自行操練,尤其長者減少 對於保健藥品的倚賴,健步體康,福壽雙修,享受燦爛的生活,得享天年,幸甚,幸甚!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26/4/2013撰寫

2013年4月23日星期二

► 醫哲辨證:『形髓意』復康編

















經絡保健運動的『形』在『外練筋肌』,『髓』於『內調臟腑』和『意』要『恆心毅力』,而一般的保健運動,在中醫而言是屬『內景導引』,而『砭、針、炙、藥』則屬『外景導引』,若我們用現代科學化的分析,簡單分別自做運動療法和非自做運動療法兩種,嚴格而論,只有『自做運動療法』是屬於『內景導引』,故『內景導引』的保健運動,只適合活動較強和行動自如的人士;若要為失時部分肢體活動能力的傷病患者做保健運動的話,難免要透過『外景導引』的治療步驟。

部分肢體失去活動能力的傷病患者中,如中風半身不遂偏癱的人士為例,由於其病患的肢體無法自行運動,故需要有專業知識的人士協助其復康。現代西方醫學多用先內服藥物,待其病情穩定後,始為患者進步物理治療,使其康復。中醫則多數會用針炙和中藥,做針藥齊施的療法。   

現代醫護人員待傷病患者的病情穩定後的物理治療,多會採取為患者做復康運動,而復康運動分為『被做運動』、『協同運動』和『自做運動』三種;『被做運動』是指患者以外的人士(包括醫護人員和患者親屬)為患者肢體做運動,『協同運動』是指患者以外的人士或者患者健肢協助其患肢做運動,『自做運動』是指在醫護人員指導下,有基本活動能力的患者自主做復康運動。

中醫經絡理論:『久卧傷氣』、『治痿獨取陽明』和『多氣多血為陽明,少氣太陽厥陰經;二少太陰常少血,六經氣血需分明。』以上是中醫治療中風半身不遂偏癱的人士的醫學理據;『久卧傷氣』是指中風半身不遂患者,大多數已經長期卧床,影響肌肉生長,氣衰導致肌肉萎縮;『治痿獨取陽明』是指治療肌肉萎縮最有效是,由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入手;『多氣多血為陽明,少氣太陽厥陰經;二少太陰常少血,六經氣血需分明。』是說明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十二正經的血氣分佈,陽明經是氣血充沛的經絡,能夠有效聯系臟腑,使臟腑的功能能夠正常發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北京名醫主張每日沿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的走向,上下揉40遍,然後再在重要的穴位,如足三里穴、梁丘穴、天樞穴、豐隆穴、曲池穴和合谷穴等穴按揉來治療復康者,非常高明和見效的。

筆者認為中西合璧的療法,可能是最有效方法之一,先在病患人士的患肢上的,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的走向,上下揉12遍,再為其患肢的關節周圍筋腱按揉,使準備做運動的肢體血氣暢通無阻,和減少患者在做康復運動時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才開始為患者的患肢做『被做運動』和『協同運動』。

筆者近年經常採取水中復康治療法,與中風半身不遂偏癱的復康者在水深(約1.2米至1.4米)及胸,約攝氏30度恆溫的泳池池水中,做1小時的復康運動後,再在約攝氏38度水溫的按摩池中,為患者進行10分鐘的經絡穴位推拿,作為整個水中復康治療;據患者復康後,表示上述水中的復康治療效果,比他過往只做陸上的物理治療,成效高出3倍。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23/4/2013撰寫

2013年4月22日星期一

2013年4月19日星期五

► 保健小知識:手部保健















手部是『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要區,指、掌、腕的保健運動,是何等的珍貴,是垂手可得的,若忽視,反而捨近求遠,去依賴藥保健,真可惜!本人的手部保健運動,是來自『抄襲』、『模仿』、『形意會髓』和『創新』的部分,俱保健及復康治療效能。雙手托天是抄襲健身氣功的八段錦,左右搖櫓是模仿現代韻律泳中的搖櫓手,鐵劃銀勾是形意會髓,靈感是來自金庸筆下倚天屠龍記‧張三豐教導子弟張翠山武學的情節,彈指神通是個人的創作。

1. 雙手托天:兩足平肩寛站立,全身放鬆,呼吸調勻,足趾抵地;兩臂自兩側上舉至頭頂之上,十指交义,翻掌上舉,足跟上提,站立片刻後,緩慢地還原成直立狀,反復練18次。

2. 左右搖櫓:兩手平肩直肘前伸,平掌手腕放鬆,指掌腕作划船搖櫓動作36次。                 
動作要領─指掌隨掌心寫亞拉伯數目8字的方向推進,即掌心先轉動向內→轉動向下→轉動向外及稍微向上→轉動向下→轉動向內→轉動向上→再轉動向內,完成一個8字為之1次。

3. 鐵劃銀勾:右手平肩直肘前伸作『劍指』狀(中指和食指使勁直伸,無名指和尾指屈曲由姆指曲握內收為之劍指),以指代筆,呼吸自然,動息相融,意隨形走地寫72字,後再由左手作同一的運動。(72字可以是姓名、詩詞歌賦或文章,意在書法和字體,腕隨指動,勁隨心生,『任意→隨意→寫意→忘憂→忘形』,便可達到『形意會髓』之境。)

4. 彈指神通:垂肩曲肘兩手握拳於腰前,由尾指開始順次使勁逐一彈指伸直,先尾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姆指,當五指伸直平掌後,放鬆勁力由尾指開始順次逐一收曲回握拳狀,尾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大姆指,始作為之一次,反復練36次。

辨證:人體生理學:保健運動是運動治療的重要一環,原理是透過拉長攣縮 或短縮軟組織,及相關神經系統和組織,提昇肌筋柔軟度,能改善血液循環、舒緩各類痛症和提高免疫力保健功效,鍛鍊深層和面層肌肉,將痛症根治。

中醫經絡理論:本保健運動的目的在於開關節,拉經脈,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的經絡血脈,暢通無阻,既能『治未病』,又可啟動身體自愈機能和有傷患後的復康療效。
                                                                                                                
知識的承傳:『抄襲』、『模仿』、『形意會髓』和『創新』,是筆記承傳祖先文化和智慧的步驟,先抄錄練習,和模仿操練其外在的『形』態,深入考究、鑽研先人其創作的原『意』,取得其精『髓』,始能創作出與時俱進的知識和學問,發揚光大。

祝大家身體健康。

黃光武教練於19/4/2013撰寫